7月26日至28日,一場全國性的比賽在北京理工大學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清華大學等108所高校、392支隊伍、逾1500人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的舞臺上展開激烈角逐。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作爲河北省唯一參賽的軍事院校,披荊斬棘,斬獲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該校區黃富瑜等教員同時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臨“戰”受命

  全國大賽勇奪一等獎

  “咱們雖然只參加了毛玻璃賽題,但是拿了一個一等獎,一個三等獎,非常好,爲你們驕傲!”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帶隊教員黃富瑜笑着說。此行是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的八名師生,他們帶着自己的驕傲與榮譽走出北京理工大學國賽頒獎現場。在全國大賽的舞臺上奪得一等獎,是這個軍校的“第一次”,而他們更是整個華北賽區的唯一一所獲獎軍校,也是國賽“毛玻璃”組中唯一獲得一等獎的河北省內高校。

  緊張感在比賽一結束便蕩然無存,這幾個孩子便互相開玩笑,“你們在華北賽區,比賽完了竟然緊張到連儀器都忘了拿。”“還說我們呢,你們在全國賽區比賽時手抖成什麼樣了。”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調侃着,但彼此心裏都知道,當時的緊張真的跟電視上新兵第一次上戰場一樣。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說起這個比賽,也許很多人會感覺比較陌生。它是由“穿透毛玻璃的可見光成像系統”和“光電‘尋的’競技車”兩個賽題組成的賽事,其中,毛玻璃比賽簡單來說,就是在桌子上依次放置目標物、毛玻璃、照相機,照相機透過粗糙的毛玻璃對目標物進行拍攝,因爲有毛玻璃的阻礙,拍攝出來的照片不清楚,需要通過技術手段設計某種算法或系統將照片處理清楚的比賽。而清晰度越高,則分數越高。

  這個比賽更是中國光學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的一項全國性重要賽事,是高校光電類專業的頂級賽事。

  “銳眼之光”穩紮穩打

  “利劍之眼”雖“敗”尤榮

  兩支參賽隊伍給自己起了響亮又霸氣的名字:“銳眼之光”與“利劍之眼”。每支隊伍都是三個人,由一名研究生和兩名本科生組成,研究生擔任隊長一職。“銳眼之光”成員有研究生張帥,本科生陳帥坡和趙斌,“利劍之眼”成員有研究生周博睿,本科生李偉和孟碩。兩支隊伍競爭又合作,不斷進步。

  回憶起先進行的華北賽區比賽,就在比賽前一天適應場地時,就出現了小“插曲”。按照國賽賽題細則,毛玻璃目標物要“採用亮面相紙噴墨打印”,但現場目標物卻在噴墨外敷了一層透明膜。“懂光學的都知道,塑料對光的反射率是很高的,目標物用紙張噴墨打印,是不能進行貼膜的,反射膜對目標物成像質量影響較大,這對準備較爲充分的隊伍不太公平,而且也與國賽規則不符。”眼看隔天就要比賽,部分師生紛紛向組委會提出質疑和異議,“我利用散射介質成像理論對毛玻璃成像問題進行了解釋”,指導教員黃富瑜說,“最終在大家堅持下,組委會按照國賽標準連夜趕製了規範的目標物”。

  不僅嚴謹而且“較真”,老師如此,學員亦如此。“那些天都睡得很晚,因爲一件事情弄不明白就睡不着。只有真正搞清楚了,我們纔會感覺輕鬆,不然腦子裏面的弦會一直繃着。”“銳眼之光”隊隊長張帥說。

  華北賽區比賽時,陸軍工程大學初露頭角、展露鋒芒。勇闖佳績的“利劍之眼”爲自己收穫了掌聲,也同樣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全國比賽當中,“利劍之眼”在華北賽區的突出表現讓他們備受現場專家關注。“賽場上三四名專家就站在了我們身邊,一邊問算法等問題,我們就很緊張,手一直在抖,衣服都溼透了。”“利劍之眼”的隊員李偉說,“當時我們想挑戰項目的最高難度,但發揮得不是特別好。”雖然國賽沒有拔得頭籌,但還是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利劍之眼”雖“敗”猶榮。

  而“銳眼之光”則是穩紮穩打。在華北賽區比賽中就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國賽乘勝追擊,成功登頂。

  (燕趙都市報 記者 李珂 實習生 田召飛 通訊員 成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