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嶺南畫派主張創新,且極爲注重寫生,融匯了中西方繪畫藝術之長,既保留了傳統國畫的筆墨特色,又結合西方藝術不斷創新,繪製出許多色彩鮮亮、筆墨豪爽、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作品。黎雄才的山水畫以寫生爲主,其筆下所描繪的青山綠水氣勢清曠、煙雲氤氳,具有濃郁的“揮寫”之趣,令人印象深刻,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他的“黎家山水”。

大王趁着年前,北京各大博物館開放期間,去了北京畫院美術館,參觀了當時正在展出的“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畫展。雖然看展的時間有些匆忙,卻印象深刻。之前就發佈過黎雄才的部分山水畫作品,正所謂是一見傾心,所以這次近距離欣賞大師傑作的機會絕不容錯過。還等什麼呢?跟我一同進入展館,開啓本次觀展之旅吧!



說起黎雄才,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爲他是嶺南畫派最爲傑出的代表畫家之一。擅長巨幅山水畫,精於花鳥草蟲,畫作渾厚且瀟灑,獨具特色,有“黎家山水”之美稱。其代表作品有《瀟湘夜雨圖》《寒夜啼猿》《一覽衆山小》《森林》《武漢防汛圖卷》《萬古之春》等等。黎雄才受其父親黎廷俊的影響,自幼接受藝術薰陶,17歲時便加入了春睡畫院,師從高劍父。後到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學畫,曾任廣州美術學院顧問、教授。他與關山月、楊善深、趙少昂並稱爲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畫家。


黎雄才雖然師從高劍父,但受其影響並不多。遠赴日本學習期間,接觸到“朦朧體畫法”,回國後便將傳統畫法與日本畫法相結合,使得其作品中的筆墨、渲染效果得以獨特的方式描繪景色的遠近和空氣層。這種畫法也成了嶺南畫派新的發展方向,但他並未朝這個方向前行,而是用更加蒼勁有力的筆法揮灑着屬於他自己的筆墨語言。












說到這裏很多人想問了,何爲嶺南畫派?嶺南畫派產生於20世紀初,是繼海上畫派之後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這一畫派在西方藝術的衝擊下,逐漸融進中國傳統藝術的革新之中,繼而形成了如今的繪畫特點。嶺南畫派是由黎雄才的師傅高劍父和高奇峯、陳樹人三人一起創立的,也簡稱“二高一陳”。嶺南畫派主張創新,且極爲注重寫生,融匯了中西方繪畫藝術之長,既保留了傳統國畫的筆墨特色,又結合西方藝術不斷創新,繪製出許多色彩鮮亮、筆墨豪爽、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作品。在技法上,一改以往的勾勒法,多采用“沒骨法”創作,並借用“撞水撞粉”的方式,以求其真。



此次展出的黎雄才雪景作品極爲貼近生活,吸收了西畫中的透視、明暗等技巧,整體構圖緊密且風格雋逸。畫面極爲注重對雪天整體氣氛、層次的渲染,以寫實的筆法描繪着雪景之下的美麗景色。


黎雄才的山水畫以寫生爲主,其筆下所描繪的青山綠水氣勢清曠、煙雲氤氳,具有濃郁的“揮寫”之趣,令人印象深刻,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他的“黎家山水”。



















這幅《珠江長卷》是黎雄才晚年寫生的扛鼎之作,此次在展覽中只看到了其中長達七米的“貴州婁山關”段。這幅《珠江長卷》長達六十餘米,許多業內學者認爲此幅作品也是黎雄才對自己寫生之路提交的最終答卷。






黎雄才的很多經典之作多爲丈二、丈八的巨型山水畫,畫中蘊含着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格調,這種獨特的韻味亦是“黎家山水”所特有的。黎雄才在作畫時主張“不管重彩還是淡彩,務須以墨爲主”。故此在創作中,焦墨調動着或濃或淡的墨色創造出的獨特意境,與遠景中的少數留白相映,產生了強烈的明暗對比效果。






黎雄才一生作畫無數,以寫生之法描繪了中國廣袤的西南、西北河山,爲中國傳統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次展覽所展出的作品均爲黎雄才在寫生途中記錄的所見所聞,其中包含了許多人物、山石瀑布、草叢樹木等等,堪稱一本隨走隨畫的“旅行寫生日記”。這些作品也完整表述了他早年作品的空靈雅潔之態,以及後期作品的沉雄瀟灑之意。








黎雄才作畫亦教畫,在教學中強調“師造化”中“得心源”,提倡在自然生活中找尋靈感,提煉主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且符合時代特徵的繪畫作品。

本期的觀展記錄便給大家介紹到這裏啦,下期將繼續爲大家展示黎雄才的其他作品,敬請期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