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這六腑,則擔負着消化飲食、運化食物精微、排泄糟粕的作用,同時它們自身大多也是空腔的。六腑包括: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

五臟六腑屬於中醫理論的概念,其中:

人有五臟六腑,五臟配合五腑,咦,多出來的一腑又是誰?

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

六腑包括: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

好多人會把胃算進五臟中,其實它是胃腑。還有三焦,這個不大具象的東東也是腑。

五臟六腑和現代醫學中不少臟器名稱相同,但無論是概念還是對功能的理解並不一樣,所以沒法把兩者等同哦。

爲什麼肝、心、脾、肺、腎算作是五臟?因爲在中醫理論中,它們都可貯藏精氣,並且自身也比較“充實”;而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這六腑,則擔負着消化飲食、運化食物精微、排泄糟粕的作用,同時它們自身大多也是空腔的。

人有五臟六腑,五臟配合五腑,咦,多出來的一腑又是誰?

在《黃帝八十一難經》中,對五臟有這樣的解釋:髒是人體精神志意所藏之所,肝臟藏魂,肺臟藏魄,心臟藏神,脾臟藏意和智,腎臟藏精和志。

至於六腑,都屬陽,陽應該都是清淨之所,可爲什麼大腸、小腸、膀胱等,都是受納不潔物質的“容器”呢?

對此,《難經》中也有解析,就是:將所有的腑都稱作清淨之處是不對的。小腸,是盛受胃所腐熟之物的處所;大腸,是傳導排泄糟粕的通道;膽,是清淨之腑;胃,是受納、消化飲食水谷之處;膀胱,是貯藏水液之處。

人有五臟六腑,五臟配合五腑,咦,多出來的一腑又是誰?

每一腑都有自己的功能,也與五臟相配合。小腸,是與心臟相配合之腑;大腸,是與肺臟相配合之腑;胃,是與脾臟相配合之腑;膽,是與肝臟相配合之腑;膀胱,是與腎臟相配合之腑。

同時,心主赤色,所以小腸也叫赤腸;肺主白色,所以大腸也叫白腸;肝主青色,所以膽也叫青腸;脾主黃色,所以胃也叫黃腸;腎主黑色,所以膀胱也叫黑腸。這些,都屬於三焦中下焦所管轄的範圍。

咦,五臟各有腑相配合,可六腑?多出來一個!

多出來的是三焦,三焦,有人體元氣別使的功能,主持着周身所有的氣,歷代醫家多認爲其只有名稱而沒有具體形態,它的經脈屬於手少陽三焦經,這是區別於其他有形五腑的外腑,所以腑有六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