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夏朝只存在於傳說之中,甚至國外大部分學者都不承認夏朝的存在。1959年發掘的河南二里頭遺址被中國考古界認定爲是夏朝中晚期遺址,而學者根據中國現存的一種最爲神祕的文字,竟然破譯了二里頭遺址中的陶文!這種文字存在了數千年,卻只寫給鬼神看,它就是水書。
水書的由來

水書又稱殄文、鬼書、反書等,現存於貴州山區的水族與布依族部落,據他們的民謠稱,水書是由一位叫陸鐸的老人發明的,但是並沒有說到底水書存在了多長時間,後面會講到,其實它是夏朝文化的一支
水書的特點

水書應該是使用時間最長的象形文字了(東巴文也是現在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而漢字則經過了長期的變形),而它之所以被稱爲“反書”,是因爲它有幾個重要的特點。
一、水書與漢字的字形相反。比如水書中的文字可能與漢字是鏡像的關係,也可能是上下、左右顛倒的關係。
二、水書的觀念是反的。由於水書是寫給鬼神看的,所以具有濃重的神本意識,在水書中,鬼神纔是現實世界,而人類則生存在虛無縹緲之中。甚至水書中的月份也是反的,他們將8月定爲年終,9月則是正月。
水書的用途

水書主要用來記載天文、宗教等等,用於節日、婚假、祭祀、占卜等,水書中也使用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等概念。與上篇文章講述的“女書”相反的是,水書傳男不傳女,能夠看懂水書的人就是能夠與鬼神對話的人,被稱爲“鬼師”,他們在族羣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們將水書分爲兩個部分,即“白書”與“黑書”,白書代表積極的一面,是給神看的,黑書則代表消極,是給鬼看的。在水族與布依族中,有“放鬼”的習俗。
與夏朝文化的關係

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夏朝的陶文,共有24個符號,但是由於他們比甲骨文還早,專家花費了40多年都沒能完成破譯。而經過與水書的對比之後,竟然發現其中有十幾個符號在水書中都存在!這給研究夏朝文化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所以,由此看來,水族文化應該是與夏朝文化一脈相承,是徹徹底底的活化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