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應該摒棄華夷史觀下的尊黃帝而貶蚩尤的觀念,應該用一種更科學的史觀去看待蚩尤,九黎部落和涿鹿之戰。再比如,黃帝征服蚩尤部落之後,吸收了大量九黎民族的先進文化,並把他們推廣開來。

“龍的傳人”,“炎黃子孫”這樣的說法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爲什麼中國人會稱呼自己爲“炎黃子孫”呢?這個稱呼的由來想必大家也很熟悉。
相傳,神農氏嘗百草而亡之後,天下久無共主,各大部落之間征戰頻繁,死傷無數,民不聊生。
黃帝仁德,而蚩尤殘暴,爲天下蒼生着想,黃帝聯合炎帝部落和蚩尤所帶領的九黎部落展開戰爭,史稱“涿鹿之戰”。而蚩尤慘敗,黃帝和炎帝部落獲勝。黃帝因此奠定了天下共主地位,中華民族的最初雛形開始形成。這一次大戰的結果,也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由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轉變的歷程。自此,中國才逐漸走上由部落發展成國家的道路。
一、黃帝和蚩尤之戰的由來
歷代史書記載,皆有尊黃帝而貶蚩尤的傳統。比較典型的是關於“涿鹿之戰”開始原因的說法,比如《史記》中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這段話的意思是,蚩尤爲非作歹,不聽從王命,因此黃帝才聯合各部落,出兵討伐蚩尤。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代史書均如此記載,對蚩尤的形象造成了非常嚴重的醜化影響。特別是在現在的網絡文學作品中。蚩尤已經成爲了邪惡的代名詞。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根據查找涿鹿之戰之前的記載可以知道,自神農氏身亡後,天下並無共主。不管是黃帝,還是蚩尤,他們兩個都只是部落首領而已,並沒有什麼共主之說。而征戰之說,原因是因爲蚩尤殘暴,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原始社會並沒有進入文明社會,人們秉持着一種原始的生活方式。
以文明社會的仁義道德,人道主義去要求原始社會的人民,無異於要求動物界的動物講究公平正義。所以這場戰爭根本無所謂正義或者非正義之說,這只是兩個部落之間爲了正確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而展開的戰爭。
據史料記載,距今6000到5000多年前,我國長江以北、黃河下游平原地區,生活着一個以蚩尤爲首領的龐大部落集團,即九黎部落。大致同時,發跡於黃河中上游甘陝高原地帶的炎帝、黃帝兩大部落集團也由黃河中上游地區遷徙到黃河下游地區。
在同一塊有限的土地上,卻有兩個龐大的部落在此定居。而他們落後的生產力要求他們需要更多的土地來養活他們的人民,所以戰爭的爆發是這一矛盾激發的必然結果。爲了生存和以後的發展,他們必須要通過戰爭來佔領更多的土地,確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二、九黎部落的來源與文化
“蚩尤,九黎之君也。”
由此可見,九黎部落即是蚩尤所在部落的名字,而蚩尤正是他們的首領。蚩尤所率領的九黎部落在涿鹿之戰失敗後,逐漸分散自各地。現在,九黎部族的主要後裔構成便是苗族。
九黎部落長期生活在黃河下游地區,我們可以知道的的是,在經濟重心南移之前,北方一直是生產力比較發達的地區。而黃河更是被譽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因此九黎部落的文化經濟都比較發達。
九黎部落發達的文化和經濟對後世產生深刻影響的主要有發明冶煉,造立兵器;整治部族,創制刑法;使用甲歷,種植水稻等。
1、發明冶煉,造立兵器
《屍子·地數》中記載:“造冶者,蚩尤也。”相傳在蚩尤用天然礦物進行冶煉之前,人們通過木棍,尖銳的石頭來進行勞作和自衛。而木根的堅硬度和石頭的尖銳度並不突出,這樣的生產工具也就決定了生產力的低下和自衛水平的不足。
而從“石器時代”,“鐵器時代”這樣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生產工具對於生產力以及整個時代的重要性,人們甚至用生產工具來劃分時代。蚩尤發明冶煉,並用冶煉出來的事物來製造兵器。
這一點有兩個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冶煉出來的事物可以用作生產工具,而生產工具的改進對於生產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顯著的作用。生產力的提高,直接表現是同一塊土地上的產出變多了,其直接作用是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而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很多事情,比如部落的擴大和繁衍,部落實力的增強,部落的兼併和發展等等。而這一切爲部落的最終發展形式,即國家,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其次,兵器的製造對於部落整體實力的提升和部落之間的暴力兼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現今的中國來說,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仍然需要強大的國防實力和先進的武器。一次次慘痛的歷史在我們面前重演,當英國的堅船利炮打開清朝國門的時候,孱弱的清朝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一個國家的實力,其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一是經濟,二是軍事。經濟不強則不足以使民足,軍事不強則不足以使民安。
《龍魚河圖》記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造五兵。”
蚩尤以金做兵,而黃帝以玉做兵。顯而易見,玉不勝金,因此,黃帝曾數次敗於蚩尤,由此可見兵器之利對於取得戰爭的勝利起着舉重若輕的作用。
2、創制刑法
“國無法不立。”法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法律和暴力機關一起,構成了國家的核心部分,維持着國家的正常運轉。而這個如此重要的法律便是起源於九黎部落。
因爲武器先進,所以蚩尤兼併了很多部落,並且嚴格管束這個部落聯盟。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刑法,對不服從管理的狂徒施以徒刑。一個大的部落聯盟裏面有着很多或大或小的部落,而且當時實行推舉制,部落並沒有固定的權威機構。所以剛剛建立起來的聯盟爲了方便管理,促進部落聯盟的發展,使人們適應這種統一固定的權威機構,蚩尤制定了刑法。
當時部落聯盟實際是非常鬆散的,各部落之間的人們並沒有形成共同的認同感,他們對部落的一些制度還存在牴觸心理。據記載,有“苗人不用靈”的文字記錄。“靈”指的是是蚩尤頒佈的新曆或敬七神七主的制度。這句話的意思是部落裏的人不執行蚩尤頒佈的制度。
爲了促使制度的實行,懲治這種不服從的行爲,蚩尤制定了五刑,對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3、使用甲歷,種植水稻
甲歷即是指以六十年爲一甲子的紀年方法,最早是由伏羲發明的。
而蚩尤作爲伏羲的族裔,在繼承甲歷的基礎之上,對它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並將其作爲曆法規範來使用,讓人們知農時而種穀物。有了正確曆法的幫助,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黎者黍稻犁耕,遍佈九夷,故名九黎,經濟實力最爲雄厚。
種植水稻是農耕社會的基礎和農業文明的核心,這既養活了中國人民,又爲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九黎部落開始種植水稻之前,原始部落的人們大多靠採集爲生,這也是爲什麼之前是母系社會的原因,因爲社會的主要生產力是女性。她們需要較少的食物就可以維持日常的採集活動,而男性則需要更多的食物來維持日常活動。但是當時生產力低下,人們無法獲得更多的食物。因此男性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力量,而需要依附於女性生活。
一個地方的植物總是有限的,所以人們需要不斷地遷徙,來保證食物的充足性和穩定性。而開始種植水稻之後,人們逐漸開始定居下來。由遊牧民族轉變爲農耕民族,也逐漸出現安土重遷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自此,中華民族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三、大戰的重要意義
此次大戰更像是部落間的一次暴力重組,文化和經濟的強行融合。它以戰爭的方式,較快地實行了部落之間的兼併和融合,爲黃帝成爲天下共主鋪平了道路,爲夏朝這一國家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場大戰的對後世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炎帝和黃帝部落打敗九黎部落之後,整個聯合的大部落成爲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我們稱呼自己爲“炎黃子孫”。再比如,黃帝征服蚩尤部落之後,吸收了大量九黎民族的先進文化,並把他們推廣開來。直至今天,我們仍然種植水稻,使用刑法,重視冶煉。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並未斷絕,反而發展的越來越興盛。由此可見,九黎部落的這些貢獻多麼重要。
涿鹿之戰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這一場直接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始祖,影響了社會的發展道路,對於階級社會和國家的出現起到了推動作用。
特別是九黎部落先進的文化和經濟貢獻,對於社會的轉型和民族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摒棄華夷史觀下的尊黃帝而貶蚩尤的觀念,應該用一種更科學的史觀去看待蚩尤,九黎部落和涿鹿之戰。要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情況去分析當時的歷史事件,而不是一味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出一些主觀的臆斷。
參考文獻:
《重評蚩尤與苗族族源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苗族古史研究述評之一》
《蚩尤九黎族的創造發明》
《從華夷史觀到世界史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