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桂園、萬科和恒大三巨頭組織架構調整,都是針對提升效率——讓最有能力、最有狀態的人才到前線去打仗,讓暫時沒有做好準備的人才退下來,以此保證企業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讓組織永遠保持活力、韌性。這個時候,房企的員工不應該去跟公司博弈,去跟領導博弈,去搞辦公室政治,而是努力提升自己,轉型升級,提高業務效率,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沒有效率,你的悲憫和善良一文不值。

在這場疫情防控中,如果決策混亂,行動遲緩,防疫措施效率很低,那麼即便你再怎麼強調個人價值,也一文不值。

比如,看見一個小孩發熱,有兩種不同的措施。一種是,按照效率優先,讓他隔離。另一種就是,愛心氾濫,讓人去親他抱他,而且沒有防護措施。

第一種方法看似不近人情,卻是效果最優的選擇。第二種方法,看似很溫暖,其實就是犯錯。

非常時期,疫情防控不力,效率不高,就是犯錯。同樣,非常時期,企業效率下降,也是犯錯。

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效率是最大的道德!

當下所有的經濟問題,債務飆升、通貨膨脹、資產泡沫等等,都是因爲生產率停滯導致的。

來一場技術革命,生產率大幅提升,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人類社會之所以向前發展,一定是靠效率提升,而任何阻礙效率提升的事情,最終都會被拋棄。

一個社會最大的道德就是,最大程度的釋放效率,而不是讓所有人共同陷入貧困。

一個企業最大的道德就是,在行業下行週期,主動進行組織改革,提高效率,確保先活下去。

一家優秀的企業,一定是強調動態平衡。根據各個時期的不同目標,進行人才結構優化,組織結構優化,打造活水機制。

4月3日,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月度管理會議上就坦言,“碧桂園不變的是永遠都在變。”

的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大洗牌,從龍頭企業到中小房企,所有企業都在組織優化,都在戰略調整,無一例外。

從2018年開始,房地產行業的人才流動就開始變得頻繁。大家會經常看見新聞,這家公司的副總裁去了另外一家,另外一家的營銷總來了這家。

當時,這種人員變動還只侷限於房企高層管理人員。2019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組織變動就觸及到中下層了。

碧桂園、萬科和恒大三巨頭組織架構調整,都是針對提升效率——讓最有能力、最有狀態的人才到前線去打仗,讓暫時沒有做好準備的人才退下來,以此保證企業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讓組織永遠保持活力、韌性。

視角不要太狹窄,別隻盯着個體,因爲不同的個體,訴求一定會相悖。真正幹大事兒的人,一定是照顧大多數人,而不是照顧某些特定的個體。

行業大環境變差,企業主動擁抱變化,想方設法活下去,活得好,走在行業的前端,纔是最大的道德和慈善。只有這樣,纔對得起裏面高效的員工,才能對留在裏面的員工有起碼的保障。

否則,公司效率下降,企業破產,公司裏所有人都得下崗,後面無數家庭都得去喝西北風,這纔是現實!

請記住,商業是最大的慈善,而效率是商業的命根子!

個人呢?個人最大的職業道德是什麼?提升自己,提高效率,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市場好的時候,股票的估值會有溢價,股價的漲幅會超過價值。溢價現象非常普遍,以前房地產行業好的時候,房地產人才溢價很高,房企動不動都幾十萬高薪挖人。

就跟股票一樣,房地產市場的人才也出現了泡沫。但是別忘了,市場上還有個規律叫:均值迴歸。是泡沫,總會破裂。

房住不炒,房地產除去金融屬性,迴歸製造業,相應的,房地產的人才泡沫和人才溢價也會受到擠壓。

這個時候,房企的員工不應該去跟公司博弈,去跟領導博弈,去搞辦公室政治,而是努力提升自己,轉型升級,提高業務效率,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這纔是最大的職業道德!

形勢依然嚴峻 什麼樣的企業能走到最後?

從政治局會議,到央行會議,政策文件裏面一直強調“房住不炒”,國家對房地產的大政方針一直沒有改變。

房企融資收緊趨勢也沒有改變,從專項債到LPR下調,所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控,都儘量避免流動性湧入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頭上,始終懸着一把利劍,房企生存,仍然是首要議題。那麼什麼樣的房企,能夠走到最後呢?

翻看龍頭房企的戰略,就能總結兩個字,穩健。萬科要活下去,恒大要降負債,碧桂園要追求全面、高質量發展等等。

實際上,對於房企來說,穩健經營最重要的就是,負債和融資情況。房企倒掉無一例外,都是因爲喪失了融資能力,導致資金鍊斷裂。

這些年,龍頭房企降低負債,提高現金儲備是個大趨勢。

2019年,碧桂園的淨借貸比率一降再降,已經下降到了46.3%,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這在國內地產第一梯隊中極其罕見。

同時,碧桂園可動用現金餘額約2683.5億元,達到歷史新高,幾乎相當於中小房企全兩年的銷售收入,比2018年的2425.43億元增加了10.64%。

注意,2683.5億元的現金餘額對於短期有息負債的覆蓋比例達2.3倍,完全能夠覆蓋住短期償債需求。

需要特別強調一下,很多新手分析師,在分析資產負債表的時候,會發現房企總體負債特別高,這是因爲他們沒搞懂房企的特徵。

在房企負債裏面,有很大一塊,比如預售樓款和已售未結款項,表面上看起來是負債,記在負債大項目裏面,實際上這是未來的收入。

這一塊越大,意味着房企未來收入越能夠得到保障,但是相應的,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就顯得比較高。

龍頭房企中,碧桂園預售樓款和已售未結款項最高,這些不是負債,而是未來的收入。

負債再高,融資渠道順暢,融資能力強大,公司照樣沒有問題。負債雖低,但是融資渠道受阻,公司財務仍然不穩健。所以,公司財務穩健與否,除了看負債水平,還得看融資能力。財務穩健與否,還得看融資能力。

當下,我國房地產融資還沒有完全放開,融資仍然是難點和重點,房企融資規模大幅下降,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融資,融多少資,成本多少,就看房企的硬實力。

說一句殘酷的話,房地產行業,融資難,都是中小房企難,龍頭房企其實一點兒不難。

別人融不到錢,碧桂園發美元債,一發就是兩筆,合計10億美元,而且成本只有5.1%-5.6%,遠低於8.74%的平均成本。

公司質地好,各項財務指標都很健康,龍頭融資渠道自然花樣繁多。1月17日,上交所還批覆了碧桂園85.38億元的小公募。

行業很艱難,龍頭房企相當穩健,這就是現實。

接下來的問題是,既然龍頭房企日子尚可,爲何會爆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呢?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呢?

誰在製造“失業”的謠言?

最近有消息爆出,說碧桂園裁員幾萬人,恒大裁員幾萬人,說的有板有眼。

其實,用理智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不可能,一家公司一共纔多少人,怎麼可能會幾萬人幾萬人的裁員呢。

真相是,爲了提升效率,碧桂園調整組織結構,將部分輔助性、勞動密集型崗位(如案場服務、保安、保潔),按市場化方式轉崗了,這批人大概有2.5萬人。

房企這些年做的事情是什麼?尋找新的增長點。

恒大押寶的是新能源車,碧桂園押寶的是機器人。2019年,碧桂園的醫療機器人、餐飲機器人、建築機器人等等全面開花。

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博智林機器人累計32款產品投入工地測試應用,累計遞交專利申請1843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在這些新業務領域,碧桂園一直在招人,集團和區域很多優秀同事調崗去了這些子公司。2019年子公司增加了約7600人,其中專注機器人新業務的博智林就增加了5657人。

所以,事情的真相就很清楚了,哪有什麼裁員幾萬人,只不過是轉崗了而已。而且,新業務不僅沒有轉崗,還在大規模招聘優秀人才。

而所有優秀的公司都會不停的優化組織和管理。就像楊國強說的那樣,“碧桂園不變的是永遠都在變。”

從2015年的區域裂變,規模快速擴張,到2018年的“行穩致遠”,全面提升,都是背後的市場大環境要求的,無論是攻還是守,碧桂園一直在調整。

今年開工之後,碧桂園再次進行了集團和區域架構的優化整合,繼續推動實現總部精幹高效、區域做強做優、項目做一成一。所以,“調整不是“拍腦袋”的決定,是“有的放矢”地打造企業內部的叢林生態。”

民營經濟不容易,但是責任又重大,佔經濟的80%以上,他們負重前行推動生產力往前走, 請不要再給民營經濟扣帽子,增加負擔了。別說民營企業沒有裁員,退一步講,即便民營企業裁員了,只要是市場化行爲,而且是按照既定規則,做好安撫,我們也不應該道德綁架。

改革的關鍵時期,內外環境又如此複雜,唯有民營經濟輕裝上陣,釋放潛能和生產力,才能度過這一關。

始終記住,商業是最大的慈善,而效率是商業的命根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