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日本人席居,但少數儀式也用椅子,比如今天天皇即位禮高御座、御帳臺內所設御椅子。

這件椅子雖然時代不久遠,但原型其實可溯自正倉院南倉中保存相當於盛唐的“赤漆欟木胡牀”,日本沿用唐代舊習,將一切坐臥具通稱爲牀,並把西方傳入的高足椅子稱爲“胡牀”(其概念並非我國一般所指交椅),唐人則稱之爲“倚牀”、“繩牀”。

唐代椅子造型大體有扶手椅和靠背椅兩大類,其中扶手椅又分弓背搭腦扶手和直背搭腦扶手兩種,正倉院所藏即直背搭腦扶手,表面朱漆塗飾,四足及轉角、端頭處有銅質箔板包角,兩側扶手在前後腿之上各立短柱,柱首寶珠狀如勾闌望柱。

搭腦平直,兩端出頭。面屜寬而深,爲藤材編成,人坐其上,廣可容膝,類似中國所稱禪椅。

敦煌北朝壁畫中出現類似樣式,中唐以後越發普遍。

此外還有一種無扶手的高弓背搭腦靠背椅,即後世靠背椅的前身,如北京唐墓壁畫例,最近剛剛發表的河北唐末壁畫中也描繪了一把高弓背椅,這在日本繪畫和塑像中也有體現。

正倉院此例爲聖武天皇儀式用具,與二十八足幾配套使用。此搭配依然爲後世沿用,如京都御所高御座、御帳臺之中,即各放置御椅子一把,至今日本皇室一些禮儀場合仍保留御椅子和多足幾的搭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