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健身大潮,羣衆健身需求越來越多,一些問題逐漸顯現。很多人反映健身場地緊張、健身設施不足,也有人因健身不當造成運動傷害。

華體諮詢設計中心高級工程師高建長期開展健身場地設計與建設,在他看來,健身必須講究科學,專業健身場所設計能爲羣衆科學健身提供保障。

華體諮詢設計中心高級工程師高建。圖/付捷

不能與民爭地

民生週刊:近年,健身者越來越多,但很多人發現,找到合適的健身場所不容易。各地頻發場地糾紛,比如廣場舞大媽與居民發生爭端、健身區域被停車場佔用等,您怎麼看這些問題?

高建:確實是這樣。一方面說我們這裏沒有健身場地,另一方面又出現健身場地與小區停車爭地,再有就是見縫插針地建設健身場地,反而出現擾民現象。如擊球的聲音、音響播放的舞曲聲,對抗運動時的喊叫聲等,使得健身者與居民產生矛盾。

主要問題是在建設小區前沒有規劃健身場所,沒有充分考慮居民“去哪裏健身”的問題。建設健身場所,土地是最大問題,這在一些老舊小區尤爲突出。

民生週刊:那麼,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怎樣讓健身者和居民雙方都滿意?

高建:方法很多。譬如在建設用地緊張情況下,可以在新建公寓或住宅樓裏建設立體式健身場所,在樓內一層或二層規劃一處300~500平方米的健身房,屋頂規劃成籠式球類場地,供本樓居民免費健身使用。

健身場所的水電費、清潔費和維護費,可以通過收取物業費來提取,本樓的健身場所也可以採用智能化管理系統管理。這種立體式健身場所可在新樓盤裏逐漸推進。其實,社區健身場所有很多種,主要還是看政府如何引導,怎麼規劃管理。

民生週刊:這在新樓盤、新小區裏可以嘗試,但老舊小區怎麼做?

高建:沒錯,這種形式的健身場所在老舊小區不太現實。比如,很多老舊小區本身就存在停車難問題,沒有預留健身用地,所以,健身場地建設要因地制宜。

比如,利用小區綠地安置室外健身器,小區馬路改造成健走步道。室內健身設施可利用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共享,社區黨宣室、會議室等不是天天辦公,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擺放可移動健身器材。

另外,建議在小區設置一些相對“靜”的健身項目,像足球、籃球等動靜較大的項目可轉移到遠離居住區的公園和廣場。當然,政府還要爲現有公園配建健身設施,設施要與公園的園林景觀相得益彰。這也敦促廠商改進產品,進一步提升公園的作用。當然,這需要政府各部門協同作戰。

健身場地設計要專業

民生週刊:根據您的觀察,各地在健身場所設計與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

高建:有些地方對健身場所專業設計要求不夠重視,認爲按照運動項目場地尺寸建個場地就夠了,用不着找體育工藝專業的設計單位。其實,如果健身場所不專業,很容易給健身者帶來傷害,也會造成空間浪費、增加設施能耗,加大運營成本。

比如,有些設計單位在設計羽毛球館時,只關注外觀,弄了許多大窗戶,卻忽略了眩光問題,使得健身者出現不必要的運動傷害,也降低了場地使用率。

專業人做專業事,建議在建設健身場所時應請專業技術人員諮詢、設計和指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運動傷害和空間浪費。

民生週刊:有人反映,社區裏的健身器材使用說明過於簡單,會造成運動傷害,這一問題如何解決?

高建:確實有些健身器材的使用說明很簡單,不規範,有的說明只有安裝內容,沒有使用方法和健身須知,這可以用兩種方式解決。一種是爲健身場所配備專業指導,這些專業指導可以是體育社會指導員、志願者或健身達人。

其實,體育部門有上萬名社會指導員,有多少人知道他們,他們都在哪裏,都在做什麼,在爲誰服務,分佈在哪些健身場所,大多數健身者不太瞭解,不清楚自己身邊有社會指導員。原因是指導人羣與健身場所是分離的,健身者找不到人指導健身,也不知道去哪裏找。

建議政府把社會指導員、志願者和健身達人等願意指導別人健身的人與公共服務的健身場所對應起來,讓健身者能在身邊得到健身諮詢服務,政府也要定期組織他們進行健身項目培訓。

第二種是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健身指導,尤其是大力宣傳如何科學健身,怎樣防範運動傷害,針對健身項目的健身方法、注意事項等請專業人士講解。

另外,體醫一定要結合起來,比如有心血管症狀的人如何健身、骨關節有問題的人如何健身,都要通過醫學手段進行指導。

民生週刊:體育市場發展很快,尤其是城市有很多商業化健身房、游泳館,但存在管理混亂、專業性不足等問題,您怎麼看?

高建:近些年全民健身發展迅猛,暴露出健身場所開放不規範、健身指導參差不齊等問題,尤其是健身房的健身指導並不具備教學能力,也充當教練指導健身,造成一些健身者出現運動傷害。這需要政府儘快出臺相關政策、標準、規範和監管辦法等,要引進其他行業的服務認證管理體系,做好各類場所的評估,確保場所使用的規範、安全等。

體育市場發展很快,政府部分管理模式阻礙了體育市場的發展,目前,哪些健身場所由市場調控,哪些場所應由政府承擔,概念還不清晰。好像所有體育場所都由政府管控,其實政府應從全民健身服務中明確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內容,基本公共服務的建設、使用、管理、維護等由政府買單,不在基本公共服務範圍內的則通過市場進行調整。

歸市場調節的,政府做好引導,把控好發展方向就可以。若是政府分清了服務內容,我國體育事業將上一個新的臺階。

(實習生付捷對本文亦有貢獻。)

(《民生週刊》記者 羅燕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