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西晉時期的草書高手衛瓘,比王羲之早了近100年,他的草書,被列爲“神品”。”看見了吧,遠在王羲之之前,衛瓘就取衆家所長,開始了自己的草書創新之路。

說起書法史上的草書名家,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二王”父子。後世的書法高手,大多都是從“二王”這裏取法。比如王羲之的《十七帖》和那些著名的尺牘,如果你想學好書法,自然繞不過它們。
在王羲之之前,還有沒有草書高手呢?我相信,除了咱們還算比較熟悉的皇象和索靖之外,其他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西晉時期的草書高手衛瓘,比王羲之早了近100年,他的草書,被列爲“神品”。
衛瓘是誰?咱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
在曹魏時期,以書法見長的家族有兩個,一個是王羲之的老師鍾繇一路,另外一個,就是以傳承古法著稱的“衛氏”家族。
“衛氏”家族的興盛,以衛凱被曹操任用開始。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衛瓘,就是衛凱的兒子。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位衛瓘,就是設計收殺鄧艾和鍾會的那位高人。另外說一句,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衛氏”宗族中的一員。
衛瓘擅長草書。書中記載:“採張芝草法,取父書參之,更爲草稿。”看見了吧,遠在王羲之之前,衛瓘就取衆家所長,開始了自己的草書創新之路。
說了這麼半天,衛瓘的草書到底是個什麼模樣呢?說實話,衛瓘傳世的草書並不多,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唯一一件作品就是刻錄在《淳化閣帖》當中的《州民帖》。如下圖所示。
衛瓘的草書妙在哪?怎麼就是“神品”了呢?這麼說吧,在衛瓘的那個時期,還沒有“今草”這個概念。那時候的草書,大多都是類似皇象的《急就章》的這種,完全沒有類似衛瓘的這種流美和瀟灑。爲了區別於皇象的那種“章草”,大家把衛瓘的這種新式草書稱爲“草稿”。
唐代的張懷瓘評價衛瓘的草書說:“若鴻雁奮六翤,飄飄乎清風之上。”王羲之的後人王僧虔也直言:“無以辨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在那個時候,衛瓘的草書就是新式書體的代表,面貌全新,實力驚人。
看到這裏,我們也就明白了,任何書體的誕生到成熟,並不是由一個人來完成的,這是無數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王羲之變古法,近一步完善了行書和草書的書寫規範,影響力深遠。可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王羲之的這些創新,並不是憑一己之力做到的,也不是悶頭苦想憑藉靈感得來的。所有這些,都是傳承之後的創新。
從這個角度上講,王羲之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書體演變過程當中的必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