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中学的课本里面有两篇来自朱老先生写的文章,而且都是被要求全篇背诵的,它们就是《背影》和《荷塘月色》。现实生活中朱老先生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好,所以虽然文章让人很感动,但是却脱离了现实。

学过中学课本的伙伴们肯定对朱自清这个人特别的熟悉。因为中学的课本里面有两篇来自朱老先生写的文章,而且都是被要求全篇背诵的,它们就是《背影》和《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是朱老先生比较成名的作品,也被称为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虽然这两篇文章很有名,但是受到的争议也是颇多。相较于荷塘月色来说,背影的争议相对来说比较小。对于背影最大的争议在于文中所描述的父子关系,和朱老先生现实生活中的父子关系相差很多。现实生活中朱老先生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好,所以虽然文章让人很感动,但是却脱离了现实。背影这篇文章的批评点仅是如此。而荷塘月色的批判点就不止如此了。它可是针对着朱老先生的文笔而来。而且在众多的评论者中有一个大佬级别的人物存在,他就是余光中。

余先生曾经公开发表散文直接指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文章辞藻的确很华丽,但却华而不实,缺少精辟感和美感。而且全篇运用了过多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句最多,这个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不高明。它并没有突出散文委婉美。因此文章的意境读起来看似很美,其实文章的内容很浅显。

很多笔者看到余先生的评价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朱老先生的文笔向来就是以自然美为主。虽然文中的很多比喻句都特别的直白,但也因此突出了朴素之美。而且这些比喻句大多都是运用了叠字的手法,比如层层,缕缕,脉脉等等。这些叠字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了音律的美感。再配以朴素的比喻,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其实荷塘月色被质疑的主要原因的确在文中的比喻句上,但却不是笔风的问题,而是文字的运用上。文中一处八字的比喻:“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让很多家长都认为文字运用的过于露骨。这难免会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带来些许的负面影响。其实叶圣陶先生在最初筛选文章的时候就曾经将其删除了,但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本人认为这个比喻让人难以想象的出来。后来经过文学家们和教育家们的几经讨论,认为恰恰这让人难以想象的句子才彰显了朱老先生的文笔,所以这八个字才会保留至今。

无论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如何,都无法撼动其经典的地位。你们对这件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