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惜,刘备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士元都收入自己帐下,也没能打败曹魏和东吴,有好几次就是因为太过标榜仁义,错失良机。因此,刘备一心保存名声,要报关羽的大仇,举全国重兵伐吴,只可惜被东吴陆逊大败,刘备气郁而死,蜀国也由此元气大伤,。

大家都知道,刘备以仁义著称三国。比如在自己危难之际还携带大量百姓渡江不忍抛弃;三次拒绝接受徐州等都是他仁义的具体表现。

刘备标榜、倡导的仁义,确实让很多英雄、谋士望风归附,但他的过分仁义,也害了自己。


刘备将仁义作为一种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是没错,可太过分的话,就物极必反了。至少有两次关系蜀国命运走向的事件中,刘备因为自己的仁义,害了众人,也害了整个蜀国。

第一次,刘备和谋士凤雏庞统,准备进占西川,而后以图天下。

庞统,也是三国排名前几的资深谋士。当初,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贤的时候,就告诉他,卧龙和凤雏都是最好的谋士,只要得到其中的一个,便可以得天下。这凤雏说的就是这庞统了。可惜,刘备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士元都收入自己帐下,也没能打败曹魏和东吴,有好几次就是因为太过标榜仁义,错失良机!


庞统与刘备在进军西川的过程中,刘璋在涪城要与刘备酒宴上相见。庞统向刘备提议,在酒席上埋伏刀斧手,趁机将刘璋杀死,那么益州及整个西川,唾手可得。可以仁义著称的刘备,担心被人笑话、指责,推辞说刘璋和自己也算是宗亲,这样做不仁不义。

庞统多次晓之以理,想说服刘备依计而行,不可因为仁义而坏了整个天下的大计,可刘备就是不听。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庞统只好自己安排刀斧手,同时还在酒宴上安排了刺客借舞剑刺杀刘璋,可惜都被刘备阻止,没能成功。

用计不成,只能强攻,可惜庞统在此后的战斗中挂掉了。


如果庞士元不挂,在后面刘备为关羽报仇大举伐吴的过程中,可以随刘备出征,对付一个小小的陆逊肯定没问题,蜀国的十几万人马,也不会葬身火海。东吴和蜀国,谁胜谁负,还不得而知。

第二次,关羽一时疏忽大意,将蜀国辛辛苦苦占据的荆州丢失,被东吴擒拿割了首级后。以仁义标榜的刘备,在张飞的怂恿下,更是要一心复仇。

诸葛亮、赵云等,多次劝说刘备,兄弟间的仇是私仇,国家间的仇才是公仇,不能以私废公。现在面临的主要敌人是曹魏,可以暂时将东吴的仇放在一边,先联合东吴降服曹魏,曹魏一亡,东吴可束手臣服。可刘备不听,觉得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被杀身首异处,如果兄弟的大仇都不报的话,旁边的人肯定有看法,自己仁义的名声就坏了。


因此,刘备一心保存名声,要报关羽的大仇,举全国重兵伐吴,只可惜被东吴陆逊大败,刘备气郁而死,蜀国也由此元气大伤,……。

由此可见,仁义也应当有一定的限度,该行仁义就行仁义。不过也不能因为标榜仁义,在重大问题上优柔寡断,也只能害人害己。

原创:红豆侃大乔

图片来源三国影视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