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點擊可見:

在朝鮮戰爭時期的北京最高統帥部的決策者裏,高崗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經過三年內戰和參考蘇俄戰時統帥部經驗,北京針對朝鮮戰爭的政略、戰略及具體指揮三大體系各司其職,既重疊又分離。

紅太陽之外,三大指揮體系的主持工作重要主要是在周恩來、林彪、周恩來、彭德懷之間變換,其中,林彪在1951年10月主持,三個多月生病告退。所以,實際上北京針對朝鮮戰爭的政略、戰略及具體指揮三大體系的指揮核心是紅太陽及周、彭二人。

三人之外,對朝鮮戰爭影響較大的還有誰呢?

代總長聶榮臻算是一人,東北高崗肯定也算一人。

朝鮮戰爭期間,高崗在黨政軍各方面排名都比聶榮臻靠前,與彭德懷相當,掛軍隊和政府雙料副主席名,1952年11月五馬進京主持號稱“第二國務院”的中計委,始終兼任東北黨軍政各職。

1953年前後,高崗繼續升官到前往北京任職,看似前途輝煌卻在年底因爲高饒事件嘎然結束。這時,朝鮮戰爭停戰僅數月。

1954年之後,揭批高崗成爲大勢。不到半年,據說高崗在家摸電門自殺。隨後,高饒事件繼續升級,次年,北京決議開除高饒二人黨籍。

此後,高饒二人在官修資料上也就慢慢淡出了他們曾經參與的歷史事件。其中自然包括高崗在朝鮮戰爭中的隱形。

自陝北時代開始,高崗一直唯太陽馬頭是瞻。而在彭林軍隊將領和周恩來之外,高崗是少有的具有務實、社交能力的幹才,太陽對祕書葉子龍點評高崗認爲:

高麻子這人能幹事

所以,在1949之後東北戰事結束,專司打仗的林彪入關,周恩來又忙於北京政務,坐守東北重要基地的重任,太陽想來也只有交給高崗才稍微放心。

招延人才,發展經濟,整備軍隊,頗有勵精圖治景象。這期間,高崗對早間有爭議的元老張聞天、凱豐等人也是走動頻繁,非常親善——可見,高崗接手東北局、東北軍區的老大位置,工作非常順手。

1950年後,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戰爭一觸即發。

早在1950年5月,朝鮮戰爭尚未爆發,駐南寧第13兵團部奉調北上鄭州,就地指揮駐防河南的前第15兵團第38、39、40、43軍進行整訓、備戰。高崗即參與這次調動的決策。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揮軍南下三八線,朝鮮戰爭爆發。

6月29日,高崗緊急召見第42軍主官,下達調派該軍換防,向靠近中朝邊境的通化、梅河口地區待命的命令。

就此,第42軍成爲朝鮮戰爭爆發後,最早接受動員進入戰時狀態的野戰軍。

此外,高崗明確命令該軍勘察毗鄰中朝邊境線的新義州、平壤、熙川、江界一線作戰地形,同時勘察軍隊可能入朝的行軍路線等等。

當時,雖然並沒有完全確定參戰朝鮮戰爭,但是,因爲東西方對峙格局初步出現,對美國的天然戒備等因素,北京對朝鮮戰爭的必要準備依然緊鑼密鼓進行。

北京爲參戰朝鮮展開討論。其間,高崗也頻繁到北京參加會議。作爲東北軍區軍政老大,無論戰、和,高崗只能傾力備戰。

7月,周在國防會議上宣佈組建東北邊防軍,限令調撥邊防軍的4個軍3個炮兵師計25萬官兵,在8月初,完成在中朝邊境指定位置集結。同時,制定了東北邊防軍主要負責人爲粟裕、肖勁光、肖華。

粟裕、肖勁光、肖華三人調往東北邊防軍就職,更多像是軍隊高層的一次協調性調動而不太像是爲了備戰朝鮮戰爭,否則,朝鮮戰爭爆發,三人豈能遲遲不到任職。

當然,坊間有生病一說,有粟將將嫌東北邊防軍不過是“兵團建制”一說。但是在東北軍組建以後,高崗很快受命全權指揮東北邊防軍。

8月,國防會議決定繼續抽調第9、19兵團作爲東北邊防軍二線部隊。這時,東北邊防軍已經事實上已經擴大是方面軍的規模。

10月8日,東北邊防軍奉命改爲志願軍,9日,彭德懷抵達瀋陽就任志願軍司令。與彭德懷同時到達東北的,還有北京的命令:

(東北)爲(志願軍)總後方基地,所有一切後方工作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的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兼政委調度指揮並負責保證之

這條命令,以及後來朝鮮戰爭結束,彭德懷感謝前方“洪麻子”和後方“高麻子”的故事,被後來被認爲高崗專司抗美援朝總後勤的證據。其實,可能不會如此。

在仁川登陸和釜山反擊等戰役後,朝軍一路潰敗,朝鮮戰爭局勢大變,當時,很多朝鮮潰軍和機關已經退往中國境內。

後來不完全統計,進入中國境內的朝軍、黨政機關統計人員計有17.23萬人,沿中朝邊境分佈,最遠分佈到距中朝邊界鐵路距離大約200公里的柳河

顯然,中蘇談判,北京批准,高崗務實,是金日成得以完成朝軍潰軍進入中國,進行“五個月整訓”的前提。

在東北和蘇援保障下的朝軍“五個月整訓”使得朝軍在第二次戰役後,得以陸續把若干新建師團投入戰場。

此外,在第42軍入朝準備到東北邊防軍成立的備戰階段,高崗直接對東北邊防軍調遣、調配、訓練、裝備配置、戰前動員、後勤物資等全權負責。

正是高崗作爲最先着手朝鮮戰爭實務的決策者之一,並且基本指揮東北邊防軍進入戰時狀態,這才得以保障了彭德懷在9日抵瀋陽,能夠在10月19日即揮師入朝參戰。

隨後,志司入朝從第一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期間,有記載的北京與朝鮮志司、東北軍區相互往來協調戰役、軍令等重大軍事行動的電報較多。

其中,主要簽署人爲太陽、周恩來、高崗、彭德懷等四人。

1950年10月24日,太陽致電高崗指揮66軍先頭師入朝,並告彭德懷、鄧華:

在該軍未與彭鄧溝通電臺通訊以前,請你予以指揮

26日,太陽致電彭德懷並告高崗:

請高令50軍注意,從輯安及長甸河口兩處對岸陣地向楚山(朝境)迫近警戒

大量的這類細節清晰的作戰命令,說明了入朝作戰初期,志願軍指揮分屬在前線戰場和中朝邊境地區,與彭德懷和高崗的指揮的關聯問題。

入朝初期,在坊傳的志願軍與朝軍聯合作戰問題上,彭德懷與金日成、蘇軍代表之間分歧很大。尤其彭德懷與金日成之間,因爲武亭問題分歧尤其大。

武亭是早年延安軍隊罕見的炮兵天才,是彭德懷非常信任和欣賞的戰將。抗戰結束,武亭奉命帶延安的朝鮮人入朝,參與組建朝軍,擔任過民族保衛省副相、炮兵司令、第二軍團司令等職務,受中將軍銜。

在第二軍團軍團長任上,武亭所部遭遇大敗。他作爲延安派代表爲此被金日成等毫不留情予以整肅。

爲此二人就誰來指揮的問題進行了發揮式的爭論。1950年11月,高崗即以北京特派代表身份入朝,斡旋解決這一分歧。

此間,高崗主持、聯合了志司、朝軍、蘇軍代表進行會商,首次提出成立三人小組的動議。這一決議最後得到了莫斯科的認同。

11月16日,太陽致電彭德懷、高崗,通報了斯大林完全贊成“由中國同志來統一指揮”。

後來,高崗和彭德懷先後被整肅。高崗被整肅期間,金日成隔岸觀火。1959年廬山會議彭德懷被整肅期間,坊傳金日成曾致電中國外交部:

非常贊同對彭的處理,並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其說

這些話說沒說,怎麼說,沒有詳細記載。這也側面證明彭德懷與金日成頗有分歧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由此可見,朝鮮戰爭時期,除卻彭德懷入朝之外,高崗也是另外一位入朝的重要人物。

尤其在1950年底到1951年1月27日,高崗赴朝參與處理、決策了中、蘇、朝一方在朝鮮戰爭中若干重大戰役問題。

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朝鮮戰爭自第二次戰役後,由出三八線到回三八線的戰爭演化的戰略態勢分析的關鍵。

1950年12月6日,彭德懷急電北京,報告金日成將於次日到達志司,就東線戰役結束後組建中朝聯合司令部的問題,請高崗赴朝商談。

就此可以推斷,在朝鮮戰爭中中朝軍隊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戰略方針上,高崗是唯一可以代表太陽的談判者和拍板人。

很多資料並沒有記載高崗赴朝。但是關於中朝聯合司令部組建,有中朝兩國領導人會商會談記載。這裏既有金日成去北京會商,也有作爲副主席的高崗前往志司會談的可能,就充分說明了高崗確實在志司住了不短的時間。

金日成在志司會談結束,彭德懷立即電告北京:

本日與金日成會談甚洽,金日成同意組成聯合司令部

以彭德懷與金日成的交情,要會談甚洽,除非與金日成私交神密,又被北京授權且有着相當的“兄弟國家”外交經驗的高崗在場。

1951年1月25日,首次中朝高幹聯席會議上,高崗以副主席身份做了國內外形勢的報告。會議到27日,就聯合國提出“限期停戰”決議,向北京致電請示意見。

金日成、彭德懷、樸憲永、高崗、鄧華在電文留名。

這以後直到次年,高崗都在,或者在中朝之間密集往返。當然也包括彭德懷在中朝之間密集往返。

高崗夫人李立羣回憶:

彭、高接觸時間最多是1950、1951年,在瀋陽我們的家裏。那時候正在抗美援朝,他們一個是志願軍總司令,一個負責後方供應。他們在房間裏一談就是一整天一整夜

一談就是一整天一整夜,這也可以側見朝鮮戰爭軍務之外,彭、高之間也有相當的私人情誼。

這是志願軍由國內作戰模式向機械化戰爭轉型的時期,也是太陽、周恩來、高崗、彭德懷相互往來電文最頻繁的時期。

四人大量文電涉及包括全局戰略決策、全軍戰役部署,涵蓋軍和兵團規模的戰場動作。某個程度上,即可認爲北京對朝鮮戰爭的指揮,實際上是通過高崗與彭德懷的協調,最後落地。

而不僅僅是因爲高崗負責東北軍區而順便附帶通報有關情況。

反之,坊傳普遍認爲高崗做“後方工作”的後勤方面,高崗卻少於出現和更少有記載。甚至,在1951年1月22日,周恩來、聶榮臻出席志願軍首次後勤工作會議上,高崗委託副政委李富春主持,自己也沒有到會。

如前文所述,他以政府副主席身份在朝鮮準備首次中朝高幹聯席會議。

朝鮮戰爭絕非國內戰爭那樣前方後方分明。

尤其第五次戰役之後,志願軍大量換裝蘇援武器,志願軍作戰序列也多了空軍、防空軍、鐵道兵等等兵種。隨着雙方圍繞打縱深和保縱深,中國東北毗鄰邊境線地區戰略重要性凸顯。

這一戰略地區以安東爲最。

在安東的志願軍番號總部包括志願軍防空軍司令部,志願軍鐵道運輸司令部,負責機場修建的第23兵團司令部,東北軍區後勤部後勤指揮部掛名的志願軍後勤司令部,以及志願軍空軍安東指揮所。

空軍安東指揮所下轄,既包括志願軍空軍主力,化名中國志願軍的蘇軍第64戰鬥航空軍。

關於這些部隊在朝鮮戰爭時期的作戰,彭德懷在他晚年的自述裏幾乎沒有提及。

事實上在彭德懷指揮前方戰場的同時,朝鮮戰爭的縱深戰場及後方作戰的最高指揮者,除了高崗,確實無法再想到是誰在總負責。

在第五次戰役後到1952年,隨着蘇俄軍援大量投入朝鮮戰場,打後勤打消耗就成爲朝鮮戰爭常態,於是,朝鮮戰爭動員規模和後勤保障迅速發展到舉國狀態。

這一期間,太陽、周、彭、高崗四人中,主持軍W工作的周恩來更多在北京與瀋陽之間跑後勤。而高崗則在瀋陽、丹東和朝鮮之間指揮縱深戰場及後方作戰。

這也解釋了,在抗戰和國共內戰期間,並沒有在軍隊裏有顯赫軍功的高崗,爲什麼在1951年11月,能夠在排名領先的情況下,與病懨懨的林彪雙雙躋身軍W副主席。

在很多所謂“五馬進京,一馬當先”的坊傳中,通常都沒有提及,高崗進京新的職務,其實是軍W主席。

這次副主席的增加,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程潛等五大副主席裏,因爲增加了精幹務實的高崗,日理萬機的周恩來得以抽出身來,專理國務院,專門致力戰後中國經濟建設。

在高崗出任副主席期間,就三八線爲界舉行停戰談判的問題出訪蘇俄,並且就停戰問題說服了斯大林初步同意。

1952年7月,坊傳彭德懷多次推薦高崗主持軍W工作,但太陽最後拍板確定,彭德懷兼任志願軍老總同時,主持軍W工作。

9月,彭德懷與金日成、樸憲永就朝鮮戰場停戰問題再次出訪蘇俄。這次,斯大林在別墅設宴,專門與彭德懷與金日成、樸憲永碰杯,氣氛非常融洽。

由周恩來由戰爭初期出訪蘇俄洽談朝鮮戰爭參戰,而在朝鮮戰爭收官、結束之際,由高崗、彭德懷出訪蘇俄洽談朝鮮戰爭停戰,不過兩年之間。

至此,朝鮮戰爭進入了打打談談的態勢。

這時,朝鮮戰爭壓力減緩,彭德懷又回到北京主持工作,高崗便得以在軍W脫身,在太陽指令下,籌備並出任了與國務院並列的政府計委的主席。

這樣,政府計委專司全國計劃經濟建設,於是,致力經濟建設而日理萬機的周總理,終於也在日夜操勞中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可惜,最後,能幹事的高崗還是出事了。當然,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改來改去,寫這樣的歷史真不容易。感謝各位兄長、朋友、兄弟們的關注支持。

最近俗務繁雜,又專心更新原創,耽誤了很多朋友情誼回覆。非常慚愧。在此一併致歉。感謝各位支持和推動我的原創。祝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