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快訊:據朝中社25日報道,朝鮮24日試射了戰略巡航導彈。(記者王超)

相關報道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朝鮮向半島西部海域發射數枚巡航導彈(央視新聞)

當地時間1月24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通報,朝鮮當天上午7時左右向半島西部海域發射了多枚巡航導彈。

目前,朝鮮方面對此暫無回應。(總檯記者 張昀)

朝鮮首次試射新型高超導彈,半島導彈攻防升級(澎湃新聞)

朝鮮首次試射新型中遠程高超聲速導彈,可打擊美軍關島等地的目標。

1月15日,據央視新聞援引朝中社報道,朝鮮導彈總局14日下午成功試射一枚中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導彈搭載高超音速機動型操縱戰鬥部。

朝中社報道稱,此次試射旨在驗證中遠程高超音速機動型操縱戰鬥部的滑翔及機動飛行特點,和新研發的多級大功率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可靠性。此次試射未對周邊國家安全造成影響,與地區形勢無關。

朝鮮新型中遠程高超導彈首次亮相

此次採用固體發動機的新型中遠程高超聲速導彈首次試射讓外界頗爲喫驚,因爲該導彈的發動機點火測試僅過去三個月。去年11月15日,朝鮮宣佈成功研製出專爲中遠程彈道導彈設計的新型大功率固體燃料發動機,並已完成第一級和第二級發動機的首次地面點火測試。

從朝鮮公佈的導彈發射照片來看,新型中遠程高超聲速導彈的彈頭採用軸對稱雙錐體構型,導彈採用機動發射。導彈專家李文盛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朝鮮此次試射的新高超聲速導彈是爲了解決中遠程導彈固體化的問題,相對於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導彈,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導彈的反應時間更短,生存能力更強。

朝鮮此前曾三次試射基於“火星”-12中遠程導彈研製的高超聲速導彈,而“火星”-12採用了液體火箭發動機。

2021年9月,朝鮮首次對外公開在研的高超聲速導彈——“火星”-8,在當年10月舉行的“自衛·2021”國防發展展覽會上,朝鮮首次近距離公開了“火星”-8導彈。分析認爲,助推器取自“火星”-12導彈一二級部分,“火星”-12導彈射程超過4000千米,“火星”-8導彈射程也將超過4000千米。

2022年1月,朝鮮試射了第二款高超聲速導彈。第二款高超聲速導彈“火星”-8高超聲速導彈助推器相似,但彈頭不同,“火星”-8採用的是乘波體構型,而第二款高超聲速導彈彈頭使用的是軸對稱雙錐體構型,與此次試射的新型中程高超聲速導彈彈頭相同。

李文盛介紹說,軸對稱雙錐體構型的彈頭技術難度相對較小一些,朝鮮四次高超聲速導彈中的三次都是採用軸對稱雙錐體構型的彈頭,“火星”-8導彈在這兩年沒有再現身,很可能是朝鮮將重點放在採用軸對稱雙錐體構型彈頭的高超聲速導彈,以儘快形成戰鬥力。

近年來,在解決洲際導彈、中程導彈有無問題後,朝鮮核力量的發展重點轉向提高核力量的可靠性、生存能力和可信度,陸續推出了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戰術彈道導彈、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目前,朝鮮已經兩次試射成功最新型的“火星”-18固體洲際導彈。李文盛分析認爲,在研製成功“火星”-18後,射程更短的固體中程彈道導彈就不存在技術困難,洲際導彈的一級經過相應改進後就可以成爲一款中遠程導彈。

目標關島?

朝鮮此次新型中遠程導彈試射沒有公佈試驗的相關數據,但根據韓國方面公佈的信息,導彈飛行約1000千米後落入東海海域。日本防衛省則指出,導彈最大飛行高度至少有5萬米。根據粗略估算,朝鮮新型中程高超聲速導彈最大射程超過3500千米。

李文盛認爲,朝鮮中遠程彈道導彈的主要目標是關島、沖繩的嘉手納基地等美軍重要軍事基地。美國空軍派出的B-1B、B-52H等戰略轟炸機經常從關島出發飛臨朝鮮半島空域。

2017年5月,被稱爲朝鮮版“關島快遞”的“火星”-12中遠程彈道導彈首次試射成功,根據導彈試驗的飛行數據推算,該導彈射程約爲5000千米。

當年8月,朝鮮報道了以關島爲目標的包圍射擊方案的新聞。據新華社此前報道,當年8月14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視察朝鮮人民軍戰略軍司令部,聽取了戰略軍司令官金絡謙大將關於關島的包圍射擊方案的報告。金正恩表示,必須時刻保持發射狀態,保證一旦勞動黨下決心,隨時進入實戰。

朝鮮軍方稱,包圍打擊方案包括同時發射4枚“火星”-12中遠程彈道導彈打擊關島周邊30至40千米水域的內容。

朝鮮擁有高超聲速導彈後,最先承壓的是美日韓現役的反導系統。

韓國國家戰略研究院導彈中心主任張榮根認爲,此次朝鮮試射的高超聲速導彈飛行高度到5至6萬米後,導彈突防速度可能達到約10馬赫,更難攔截。

“相對於普通彈道導彈,高超聲速導彈具備更強的機動能力,對現有的反導系統有更強的突破能力,朝鮮試射大力發展的高超聲速導彈目的就是強化自身導彈的作戰效能,應對美韓日不斷增強的反導系統。”李文盛表示。

這也意味着朝鮮半島的高超攻防博弈可能更加激烈。

去年12月19日,據《參考消息》報道,韓國國防部19日表示,韓美日三國軍方當天正式啓動“朝鮮導彈預警信息實時共享體系”,以實現對朝鮮發射導彈情報的實時共享與協同應對。此前,這些信息在日美、美韓之間分別被實時共享,日韓之間僅限於事後共享。

2022年10月起,美日韓至少舉行了五次三邊反導聯合演習。最近一次演習在去年8月進行。據新華社此前報道,韓國海軍“慄谷李珥”號“宙斯盾”驅逐艦、美軍“本福德”號導彈驅逐艦、日本自衛隊“羽黑”號“宙斯盾”驅逐艦參演。演習模擬朝鮮發起“彈道導彈挑釁”的情境,重點練習三國軍艦探測、追蹤虛擬導彈靶標並共享情報等流程。

除了聯合反導演習,美日韓在去年10月舉行海上聯合軍演,這是三國時隔7年舉行類似演習。韓國海軍表示:“此次演習是爲強化韓美日嚇阻及應對朝鮮近來不斷升級核武及導彈威脅的能力,並聚焦提升三方海上作戰能力以因應海上威脅,並建立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

在應對高超聲速導彈方面,美日已經決定聯合研製能夠攔截高超聲速武器的攔截彈。

去年8月,據報道,日美兩國政府已基本決定共同開發新型導彈,用於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美日聯合研發的攔截彈能夠在高超聲速武器滑翔階段進行攔截,使其無法降至現有防禦系統應對不了的飛行高度,攔截器需要以高速飛行很遠的距離,並且具備對高超聲速滑翔彈頭的軌跡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

韓國方面也在大力增強反導能力。去年9月,韓國舉行了號稱“十年來最大規模”閱兵式,多達170件各類武器裝備亮相,其中被稱爲韓國版“薩德”反導系統首次亮相閱兵式,該導彈屬於高空防禦武器,負責在50-60千米攔截來襲彈道導彈,未來的改進型號將最大攔截高度提高到100千米接近美國“薩德”反導系統,與“愛國者”-3系統組成雙層反導體系。

對於朝鮮半島局勢,中國外交部此前進行了多次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半島問題錯綜複雜,形勢的發展演變充分證明,試圖通過軍事威懾施壓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只會適得其反,進一步激化矛盾,加劇緊張。對話協商纔是解決半島問題的根本之道。“希望有關各方正視半島問題癥結,以實際行動推動半島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汪文斌強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