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生活中,对对联是高雅的交流方式之一,两人在言来语往中,尽显才学智慧。相比于现代的春联,纯粹的文学游戏,人情味、人性化的内涵畅快缺失。而古人对对,那可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副对联,就是一个故事。其中,对联中有种姓氏对,就是以当事人的姓氏为题材,双方进行或相互吹捧,或相互讥讽,至今看来,仍饶有趣味。

我们熟悉的姓氏对,是刘、项两家。因为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刘项两族结下世仇。传说清代梅州某地有刘、项两个村庄,尽管隔河相望,却老死不相往来,且年年斗联不止。某年,刘庄挂出了一副对联:“两朝天子;一代军师。”上联说的是刘邦和刘秀,下联说的是刘伯温,他们一人创立了西汉,一人创建的东汉,一人成为明太祖朱元璋驾前的优秀智囊。此联道出了刘姓族人的骄傲与自豪。

有位秀才得知此事后,便想通过对对来促成两姓和好,别再斗来斗去的,睦邻友好才是正理。于是,秀才专门跑到项庄,帮项庄人写了副对联:“烹天子父;作圣人师。”上联说的是项羽擒获刘邦之父且扬言将其烹食之典,刘邦回复,若烹我父,请分羹一尝。项羽不忍,放了刘父。下联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小孩项橐,与之交谈后,孔子说,小项橐“可以为师矣”。

此联一出,把刘庄人气了个半死。原来,此联中此联的言外之意是:你刘氏不是以“两朝天子、一代圣人”为荣吗?我项族可有“烹天子父、作圣人师”的历史哩!但是,刘庄人看了这副对联后,也深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一直斗下去,谁也落不了好,于是,两庄遂摒弃前嫌,和平相处,传为一时佳话。

以对联讥讽他人的故事,历代都有发生,比如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就是个毒舌文人,与人交谈时,往往会口不带脏字,就把人给骂个痛快淋漓。《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就有这样一个桥段:纪晓岚与和珅同时在朝为官,纪任侍郎和珅为尚书。一次,两人一起喝酒,和珅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意思是“侍郎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知道和珅在骂自己,就不动声色地回答:“上竖是狗,垂尾是狼”。意思是“尚书是狗”。和珅想用“是狼”是“侍郎”的谐音骂纪晓岚,没想到纪晓岚用“上竖”是“尚书”的谐音回击了他。

有熊、陈二位朋友,也都是性情中人,两人相交过从甚密,且都口无遮拦,常常互相挖苦,以此取乐。某日,陈姓朋友抓住“熊”字下面四点做文章,随即出一上联:“四脚横行,到底有何能干?”熊姓朋友听后,当然也不肯示弱,当即也抓住“陈”字的左耳偏旁回敬:“一耳偏听,横竖不是东西。”这一来一往中的斗嘴,却让人听不出半点恶意,它所传递的,是友情的醇香。

故事回到正题,说的是有姓李与姓刘的两家富商,先后到府城立铺开业。因为在同一条上做生意,后到的刘老板赶往先到的李老板家拜访。刘老板问道:“老板贵姓?”对方答道:

“骑青牛,过函谷,著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

这回答真可谓咄咄逼人。当李老板回问刘老老板时,刘家老板当即回敬道:

“斩白蛇,入咸阳,兴汉家四百载,高祖氏刘。”

原来,两联中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是道教开山鼻祖;高祖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联中的“老子”和“高祖”,除了上述本意之外,其实撰联者同为借势称大。岂料双方都是高手,谁都没有占到便宜。李老板听罢刘老板的回答,先是一惊,态度立马变得谦恭,热情地让座、上茶。

在此,老黄也给大家转送一联,说的是有王、朱二友,也是无话不谈的好友,彼此常常斗联。有一天,朱同学以王同学的姓氏出对“王老者,一身土气”,让王同学对,王同学一时还真想不出合适的下联。原来,这上联“王老者”三个字中都含有“土”字,暗讽老王土气。大家都替朱同学想想,该如何反唇相讥而对呢?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