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睿智,深明大义,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

贞观十年之后,李世明常常会不自觉的陷入深思,在无人之时黯然神伤,并且在派人在禁苑之中修了一座高台,自己不时的登上高台,眺望远处的山脉。他眺望的山脉,是他选座自己陵墓的地方,也就是后来的昭陵,可是当时李世明正处四十的盛年,身体也并无问题,那他为何会常常眺望自己的陵墓呢?原来,这年以后,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因为重病不治离开了他的身边。并且成为了第一位入主昭陵的墓主人。

长孙皇后与李世明相识于幼年,她十三岁嫁给李世明时,李世明不是威武的唐太宗,也不是率兵打仗的秦王,他只是李渊的一个普通的儿子。她嫁入李家后,因和李世明一样幼年丧母,两人惺惺相惜,与李世明感情十分的好,再加上她从小饱读诗书,十分的睿智,对李世明来说,长孙皇后在当时不只是他的妻子,更是一位知己。

后来李渊造反,在李世明做秦王四处征讨的过程中,长孙皇后从不退缩,都是陪在李世明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再加上李世明与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感情甚好,更使得长孙皇后讨李世明的芳心。

他们最艰难的时候,是在玄武门政变之前,当时夺位的矛盾已经很大,再加上皇帝李渊更偏向于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所以李世明的处境可以说是十分的不好。这时候,几位皇子就经常派自己的妃子进入后宫与李渊的妃嫔交好,试图通过后妃来为自己夺取皇位加大可能性。其中,长孙皇后也在其中。长孙皇后能言善辩,且会看人眼色,讨人欢心,这让李渊十分的喜欢,顺带也略微放宽了对手握军权的李世明的戒心。

李世明在登上皇位后,立马册封了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统领后宫,并没有成为一个善妒的女人,有宫女因为李世明生了儿子难产死了,她就把小孩接到自己身边抚养,有妃子生病,她就把自己的药送给她,长孙皇后不仅在后宫从不争风吃醋,并且也不参与朝堂的政事。虽然在李世明是秦王的时期,她经常为李世明出谋划策,但自从她成为皇后,每当李世明问她一些关于政治的问题时,她都会回避不回答。有一次李世明执意要问她的看法,长孙皇后便回答道:家里的母鸡打鸣是一家的灾难,我没什么想说的。

她甚至劝谏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不要沉迷权力,适度的放权。长孙无忌因为迫于自己妹妹的坚持,在当时辞去了一些权职。所以,李世明死前才愿意相信他,将他封为托孤大臣。可是长孙无忌后来失去了妹妹的警戒,逐渐迷失于权力,才得罪的高宗与武后,最后身败名裂的惨死。

长孙皇后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善于劝谏。并且她的劝谏方式不同于魏征那样的直接,而是温柔婉转的。有一回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宫中,长孙皇后询问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生气,唐太宗说是因为魏征,并且扬言说早晚有一日要找一个机会把魏征杀了。长孙皇后却未等到李世明把话说完,就回后殿,换了一身只有巨大的盛典时才穿的礼服出来。唐太宗就疑惑地问她为什么,长孙皇后跪下向李世明行了一个大礼,说:我听闻陛下想当一个明君,如今魏征敢直言上谏,正是证明您是一个明君啊,如果您是一个昏君,魏征怎么敢这样说呢?李世明听后,内心十分的高兴,也就气消了。

长孙皇后还是一个节俭的人,她最疼爱的女儿出嫁,并没有十分豪华的嫁妆,有一回太子李承干派人来向母亲要一点拨款给东宫添一些器物,却被皇后马上回绝了。但长孙皇后的节俭并不是过度的节俭,在关于皇后、国家的形象上,她从不会克扣开支,保持了皇家的威严。在长孙皇后病中时,太子要大赦天下的囚徒,并且要广开道会以求为母亲延寿,皇后听后说:如果做善事就可以延长我的寿命,我平生从不为恶,为什么会沦落至此呢?太子只好作罢。

长孙皇后便在三十六岁的年纪离世了。她并没有后来武则天或者是太平公主挥斥方遒的霸气,更没有杨玉环那样倾国倾城的容颜,却是大唐最完美的一位女子,深深的留在了天骄李世明的心中。她的一生是完美的,她的一生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