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在纸张未普及之前,普通老百姓家中的窗户大多如陈胜一样,用一个破瓮镶嵌在草屋或泥墙中。宋玉答道:“自然界的风穿过偏僻小巷,刮起地上的尘土,卷起腐败的垃圾,回旋着侵入门户,钻进用破瓮口做的窗户,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

一首《风赋》描绘出来两个不同阶层的生活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美男子叫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曾经在楚襄王手下当差。

一日,宋玉陪着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襄王敞开衣襟,说道:“好爽快的风啊!我的子民应该也能享用吧?”

宋玉答道:“非也。”

楚襄王问道:“风是天地间流动的空气,哪能分什么高低贵贱呢?”

宋玉答道:“环境不同,风也不同。”楚襄王感到十分疑惑,让宋玉解释原因。

宋玉说道:“自然界的风凌越高墙,进入深宫,拂过花草,夹带着香气在院子里徘徊,吹进宫室,掠过丝织的帷帐,抵达深邃的内室,这便是大王的风,清清凉凉,人吹之则耳聪目明,身心安宁。”

楚襄王说道:“那老百姓的风呢?”

宋玉答道:“自然界的风穿过偏僻小巷,刮起地上的尘土,卷起腐败的垃圾,回旋着侵入门户,钻进用破瓮口做的窗户,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这就是老百姓所受的风,人吹之则心烦意乱,容易生病发烧。”

一首《风赋》描绘出来两个不同阶层的生活。王公贵族外有高墙深宫,内有帷帐,这样环境里形成的风让人倍感凉爽。而普通百姓身居陋巷草屋,破门残窗,这种环境里形成的风只能令人心烦意乱。

造纸术发明之前的窗户

老: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从古至今,建造房屋,墙上必须留出空洞装门窗,人才能出入,空气才能流通,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古代大户人家住宅包括门、厅、堂、室。其中窗户用词也颇讲究:室和堂之间的窗子或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叫“窗”。

众所周知,造纸术发明于汉朝,纸张如之前文中提过的油、蜡一样都是奢侈品,非寻常百姓家所用之物。

贾谊曰: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陈胜有多穷?家中以破瓮做窗,以草绳系户枢作门轴。因此,在纸张未普及之前,普通老百姓家中的窗户大多如陈胜一样,用一个破瓮镶嵌在草屋或泥墙中。我没找到这样的图片,估计大概是在陶瓮的底部打个洞,其主要功能还是透气采光。

古代百姓如何御寒?

大家都知道,在双层玻璃门窗进入千家万户之前,一到刮大风的时候,那寒风便将门窗吹得嘭嘭作响,在门窗缝隙处来回拉锯,发出令人胆颤的鬼哭狼嚎之声,并将一阵阵寒意送入室内。因此,入冬之后,西北风一刮,家中的幼童生病发烧者为数众多。

别说玻璃,就连纸张都买不起的古代老百姓该如何过冬呢?

诗经《七月》记载:“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这段文字什么意思?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原来,远在2500多年前的周朝,在入冬之前,老百姓都要提前做好御寒准备。窗户是破瓮做成的,便用茅草、破布之类的东西将其堵塞。门是用柴竹编成的,便用泥糊好门缝。就连老鼠洞都要堵住,如此才能安然把新年过。否则,他们极有可能会患上冬季流感。

当然,大户人家的御寒手段便多了。家中本有院墙、门厅多重屏障,如在室内挂上门帘,牖和向上挂上厚厚的窗帘,烤着取暖的炭火,想要着凉都难。

至于到了纸张普及的时代,窗户便如电视剧中一般,木头框子加上横竖木条,贴上窗纸,虽然较之前美观结实了些,但等到隆冬季节,恐怕还是一样的寒冷吧。据《明史》记载,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江南之地的常熟县一个冬季便冻死1800多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数千年以来,饥馑寒冷从来都是穷人的专利,你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