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交付解放軍的同時,也直接大幅增加了中俄軍貿額

  不久前,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接受了《意大利日報》(Il Giornale)的採訪,他在採訪中表示:“今天俄羅斯對中國的武器供應約佔出口總量的12%。”

  紹伊古強調,俄羅斯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或集團,“僅旨在加強全球和地區安全”。

  紹伊古所指的這個12%,應該是指2017年俄對外軍售額的12%。一般認爲,2017年俄對外軍售額爲15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去年中國應該從俄羅斯購買了不少於18億美元,約合120億人民幣的武器裝備。

  S-400的交付同樣極大提升了中俄軍貿額,隨着S-400的大規模出口,其廠家的經營數字也將非常可觀

  120億人民幣可不是小數字,那這個數字是否誇張了呢?應當說,這個數字大致上還是反映出了當前中俄技術合作的熱度,蘇-35、S-400等重磅交易的效應讓中俄軍貿額再次走上了一個高峯。而這種密切的軍貿合作對中俄兩國的整體貿易總額也有顯著地影響,在早前的一次交流中,俄國防出口公司的官員曾對北國防務表示,中俄總體貿易額度(當時特定時段的統計數據)的“波動”應該與蘇-35有關。

  那麼這120億到底具體買了啥呢?據俄智庫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戰鬥機方面,俄向中國交付了10架蘇-35;直升機方面,俄向中國交付了1架米-171E和6架卡-32A11VS消防/多用途直升機;發動機方面,俄方向中國交付了36臺D-30KP-2發動機以及數量不明額度AL-31和RD-93;防空系統方面,俄羅斯開始向中國交付S-400;此外,此前採購的武器可能會有些零散的後期維護合同。

  卡-32A11VS雖非軍用,卻算在軍貿額內

  看了這組數字,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米-171E和6架卡-32A11VS應該不是軍方用的,怎麼會算“軍貿”?其實,我們所看到的軍貿數據都是俄方自己的統計,什麼算“軍貿”當然是他們說了算,而這又涉及他們內部利益,因此,數據從我們的角度自然有“水分”。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中俄間可能在國防領域還有聯合科研的項目,這些也不容忽視。在這方面,中國和印度都與俄羅斯保持密切合作,而且份額最大。

  提到印度,紹伊古的採訪公開後在國內引發了極大關注,很多人把關注點聚焦在了時隔多年“中國重新超越印度成爲俄第一軍火出口國”。

  印度的蘇-30MKI即將進入升級時間窗口,預計光這個機型升級所需費用就足夠中國買大幾十,甚至上百架殲-16

  應該說,這種“反超”的局面只是暫時的,中俄軍貿額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受S-400、蘇-35等大宗合同的短期影響。而印度與俄羅斯的軍貿情況則是“後勁十足”,這主要由2方面決定:其一,以往印度來自俄羅斯的武器裝備實在太多,大量主戰裝備都需要後續升級,而印度又沒有向中國的“善後”能力,也只能被再套個十幾二十年,這背後可以說是天文數字;其二,印度雖然開始大規模向西方採購大型武器平臺,但與俄羅斯的合作也不會停止,比如即將採購的S-400總額就會把中國的蘇-35和S-400總額比下去。

  總而言之,中國佔俄對外武器出口總額的12%客觀反映出了當前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火熱局面,但這種局面的可持續性較弱(即便增購蘇-35等也只是未來幾年的事情)。而且,因爲計算方式的“差異”,我們看到的俄方數字也無法非常準確的反應出中俄軍貿合作的“真實情況”。(作者署名:貞觀防務)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