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虎教派武术由江西拳师李法清传于邵东堡面前罗六铁匠,再传刘兆鹏。除刘兆鹏、宁求卿两大高手之外,邵东还走出过一位既是教育家又是武术家的知名人物——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匡互生。


(邵东武林秘籍插图)

湖南的四大“武术之乡”,分别是东安、新化、冷水江、浏阳。我的家乡邵东不在其列。但是,熟悉邵东历史的人都知道,早在晚清时期,邵东民间也曾习武成风,还出现过多位武术大师。如黑虎教派拳师刘兆鹏,便是当时雄霸宝庆武林的顶级高手。

刘兆鹏,又名大鹏、朝鹏,道光三十年(1850年)生于邵阳东乡堡面前(今邵东县堡面前乡)。史料记载刘兆鹏身材魁梧,虎背熊腰,臂力过人。他的手指除大拇指外,其余手指竟长得一样长,而且粗壮如婴儿的手臂。刘兆鹏年少时师从堡面前黑虎教派拳师罗六铁匠,尽得其真传,尤其擅长气功。他曾与同乡少林派高手宁求卿比武,宁求卿以油锤三击其身,刘兆鹏一动不动。碗口粗的松树,他一拔即出。三百斤重的屠桌,他用一只手就能举起。黑虎教派拳术属于内壮功,俗称桶子功,刘兆鹏因此有“刘家桶子”之称。桶子功据说源于易筋经服气图,衍变为九劲十三手,短打近攻,独树一帜。

虽然功夫过人,但刘兆鹏为人谦逊,在武林中人缘甚好。有一年,刘兆鹏押镖去了云南、贵州,一位来自武术之乡新化、名叫苏效通的武师,跑到堡面一带前招收徒弟。外地武师跑到家门口来授徒,这让尚武好胜的堡面前乡民有些不爽。等刘兆鹏回来之后,乡民纷纷要求刘兆鹏去跟新化武师比个高低,以求打压对方,为本地武术扬眉吐气。为不辜负乡民的期望,刘兆鹏只好前往挑战。到了新化武师授徒的操场,刘兆鹏看到有匹骏马正在奔跑,他一把抓住马尾,骏马便被他拉住了。骏马奋鬣长鸣,振蹄突击,刘兆鹏岿然不动,直到马尾被拉断。新化武师见状大惊,不敢与刘兆鹏比试,赶紧抱拳行礼,甘拜下风。习武之人只要懂得相互谦让,握手言欢便成了好朋友。


(邵东武林秘籍插图)

又一年,清代武举人、安化籍武术高手黄凤岐路过邵阳,听说刘兆鹏武艺高强,便想试探一下他的功夫。当时刘兆鹏正在菜市一屠桌前买肉,黄凤岐悄悄走到他身边,问道:“你是刘兆鹏吧?”刘兆鹏不知来者何人,有点莫名其妙。突然,黄凤岐一个飞腿扫来。刘兆鹏见状立马腾空而起,跳到一丈多地以外,立定后拱手相问:“莫非是安化黄凤岐?如此深厚的功力,我刘某自愧不如!”黄凤岐反问:“你凭啥说我是黄凤岐?”刘兆鹏笑道:“凭你这一飞脚就能猜到。”黄凤岐这才亮出真实身份,并谦让说:“其实你才是真正的高手。刚才我趁你不备实施偷袭,却被你轻易化解,可见咱俩并未分出胜负。”不打不相识,刘兆鹏与黄凤岐后来成为了知己。刘兆鹏在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作为武林高手,刘兆鹏一向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则拔刀相助。与堡面前相邻的祁阳黄土铺(今祁东县黄土铺镇),有一伙流氓地痞开设赌场,常引诱外地人入赌,洗劫钱财。堡面前一些挑运土纸、篾货到黄土铺赶圩的乡民,多受其害。刘兆鹏听说后,便去赌场查看,奉劝不务正业的赌徒改邪归正。流氓地痞见刘兆鹏挡其财路,群起而攻之,拾起瓦片砖头劈头盖脸往刘兆鹏身上砸。刘兆鹏使出气功,将飞来的砖头瓦片纷纷弹回去,砸得流氓地痞头破血流抱头鼠窜。最后,当地乡绅出面调停,关闭赌场,并放鞭炮向刘兆鹏赔礼相送。


(邵东武林秘籍插图)

光绪三年(1877年),刘兆鹏被清军聘为镇湘营长,奉命赴广东平乱。因连破数十寨,战功显赫,赏受五品蓝翎,挂职江西把总。清廷钦差彭玉麟视察广东时,曾赐其龙凤宝剑一对。平乱结束后,刘兆鹏返乡开设武馆。光绪十五年(1889年),刘兆鹏结识了邵阳东乡哥老会(秘密结社组织)头领贺金声,并交为好友。光绪二十年(1894年),贺金声受官府委托担任邵阳东乡团练总领,邀请刘兆鹏当助手。刘兆鹏欣然率门徒120余人投奔贺金声。期间对横行乡里的土匪、地痞、恶棍进行整治,颇受乡民称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贺金声在邵阳组建“大汉灭洋军”,开展反洋教活动,刘兆鹏被委任为亲兵长。然而,私自招兵买马反洋教,必为官府所不容。贺金声后被官府抓捕杀害,刘兆鹏亦遭通缉。刘兆鹏为躲避官府追捕,带着贺金声年仅12岁的儿子贺振纲潜逃云南、贵州。宣统元年(1909年),刘兆鹏返乡隐居,被官府查悉。次年农历五月十八日(1910年7月5日),刘兆鹏遭官府50多名枪兵围捕,中弹殉难。一代武林高手终以悲剧收场。据说,刘兆鹏身中数弹,僵而不倒,岿然挺立,官兵无人敢靠近。

晚清邵东还有一位与刘兆鹏齐名的武林高手,名叫宁求卿。宁求卿与刘兆鹏是同乡,年纪相仿,据说两人还是表亲关系,但却属于不同武术门派。刘兆鹏属黑虎教派,而宁求卿则师从南派少林拳师李法林,属少林派。相传宁求卿的手指坚如铁铲,能铲地成窟。将其手指置于门缝处,用力将门开合而手指不伤。宁求卿还练成了一种叫“扫足括子”的功夫,只要一出手,能将一棵大树连根拔起。宁求卿的武功不在刘兆鹏之下,但为人却十分低调,不与哥老会之类的秘密结社组织往来,也不参与官府军门事务,因而史籍中其人其事记载甚少。


(邵东武林秘籍插图)

除刘兆鹏、宁求卿两大高手之外,邵东还走出过一位既是教育家又是武术家的知名人物——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匡互生。匡互生是邵阳东乡长沙冲人(今邵东县廉桥镇),少时师从黑虎教派拳师宁新尚。宁新尚原系贺金声“大汉佑民灭洋军”的武官。贺金声被官府杀害后,宁新尚在黑田铺附近的云岩寺开设武馆。匡互生跟随宁新尚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据说其膂力超凡,用手能把弯的铁门扣捏直。五四运动中,正在北京高等师范读书的匡互生,是重要的组织推动者和火烧赵家楼的点火人。高师毕业后,匡互生先后在长沙、上海从事教育工作,是民国知名教育家。由于匡互生十分重视武术传播,在学生中积极提倡武术,因而被列为“近代湖南十大武术名人”之一。

晚清邵东民间习武风气的形成,首先是受当时各种武术流派在湖南迅速传播的大环境的影响。黑虎教派武术由江西拳师李法清传于邵东堡面前罗六铁匠,再传刘兆鹏。南派少林武术则由拳师李法灵于1860年前后传于邵东宁求卿。这两大武术门派后来在邵东弟子众多,影响很广。其次,晚清邵东工商业发展较快,大量乡民外出经商,对镖师有迫切需求。事实上,当时邵东的习武之人大多是以押镖为职业。当然,也有为强身健体而学习武术的。如匡互生,小时候体弱多病,为健身跟随宁新尚学武,一年后身体就强壮起来了。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邵东民间的习武热潮逐渐消退。因为善于经商的邵东人,学艺讲究实用。冷兵器时代,武术高手受人崇拜,镖师职业也比较吃香。但枪炮时代,无论多么高强的武术,在枪炮面前都不堪一击,武术的实用价值大为降低。而且,习武极其辛苦,许多人苦练一辈子,也未必功成名就。因此,民国以降,经商致富的邵东人,普遍存在重文轻武思想,让子弟学文的甚多,习武的极少。一些商人甚至不惜血本把子弟送去欧美留学。所以,民国时期邵东的武术成就泛善可陈,却通过学而优则仕造就了蒋廷黻、何廉、刘馥、刘庚先、尹仲容等一批政界风云人物。


(邵东武林秘籍插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