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实习记者 鲍仔权)讯,疫情之下无完卵。

据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的一份1-3月份银保渠道新单期缴业务数据显示,保险公司一季度银保渠道业务剧烈波动,管窥蠡测,疫情对行业影响可见一斑。而较为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险企要着急了。

image

单位:亿元

image

总体来看,疫情爆发的2月份,各家公司均收到显著影响,行业保费环比下降79%,而3月份快速回升,环比增加169%,但也有公司情况比较特殊,如人保寿险3月环比下降1%。

对此,财联社记者向一位知情人士了解到,今年人保寿险营销政策变动较大,对低价值业务进行压缩,银保渠道规模业务压缩一半。

具体来看,银保渠道新单期缴业务保费收入最高的是中邮人寿,其1-3月保费分别为40.3、24.7、35.7亿元,2月期交新单保费显著下滑,环比增速为-39%,3月实现大幅上涨,环比增速为45%,一季度保费总数累计达到100.7亿元,位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中邮人寿一季度保费波动幅度最小,是唯一一家环比增速控制在50%以内的寿险公司。

作为依附于银行而生的保险公司,通过银保渠道进行保单销售是必然,在保监会一再高呼保险重点是保障后,近两年来银行系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中邮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建信人寿等都在向期交转型。

老五家中,中国人寿仅1月保费较高,为52.1亿,2、3月受影响较大,3月即使环比有所提升,但仍不足1月保费收入的一半;人保寿险1月实现较高保费收入41亿元,2月和3月分保费收入只略高于8亿,环比增速分别为-79%、-1%。

财联社记者通过查阅中国人保的年报发现,2017年,银保渠道新单保费收入都呈现负增长,2017、2018、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0.33%、-22.06%、-21.71%。整体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式微。

平安人寿1月保费收入为33.7亿,2月只有1.5亿,在前期基数极小的基础上3月环比增加227%至4.9亿元。太平人寿和平安人寿保费收入情况相似,都在2月经历断崖式下跌后反弹。新华人寿较之前四家,1月保费规模较小,为11.6亿,2月环比下降85%至1.7医院,3月虽有所好转,但整体保费规模只有6亿。

与公司寿险保费占市场规模的比重相比,老五家银保渠道新单期缴保费占市场比例较小。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由于银保类业务的新业务价值较低,且利率下行趋势下,险企的投资收益率甚至难以覆盖银保渠道成本,上市保险公司近年来逐步缩窄银保渠道业务,降低占比。

疫情下,2019年6月刚成立的大家保险表现要略优于老几家。1季度保费收入仅次于中邮和国寿,为24.7亿元。2月环比下降65%至8.7亿,3月实现大幅增长,保费收入为25亿元高于1月份。

事实上,银保渠道的销售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2003年,监管机构允许一家银行可以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该渠道突飞猛进。随着原保监会【134】号文的出现,开始强调"保险姓保",通过银保渠道大量销售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销售量一落千丈,大量保险公司向期交价值转型,期交保费的增长情况也显得尤为重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