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實習記者 鮑仔權)訊,疫情之下無完卵。

據財聯社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1-3月份銀保渠道新單期繳業務數據顯示,保險公司一季度銀保渠道業務劇烈波動,管窺蠡測,疫情對行業影響可見一斑。而較爲依賴銀保渠道的中小險企要着急了。

image

單位:億元

image

總體來看,疫情爆發的2月份,各家公司均收到顯著影響,行業保費環比下降79%,而3月份快速回升,環比增加169%,但也有公司情況比較特殊,如人保壽險3月環比下降1%。

對此,財聯社記者向一位知情人士瞭解到,今年人保壽險營銷政策變動較大,對低價值業務進行壓縮,銀保渠道規模業務壓縮一半。

具體來看,銀保渠道新單期繳業務保費收入最高的是中郵人壽,其1-3月保費分別爲40.3、24.7、35.7億元,2月期交新單保費顯著下滑,環比增速爲-39%,3月實現大幅上漲,環比增速爲45%,一季度保費總數累計達到100.7億元,位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中郵人壽一季度保費波動幅度最小,是唯一一家環比增速控制在50%以內的壽險公司。

作爲依附於銀行而生的保險公司,通過銀保渠道進行保單銷售是必然,在保監會一再高呼保險重點是保障後,近兩年來銀行系保險公司也在積極尋求轉型,中郵人壽、光大永明人壽、建信人壽等都在向期交轉型。

老五家中,中國人壽僅1月保費較高,爲52.1億,2、3月受影響較大,3月即使環比有所提升,但仍不足1月保費收入的一半;人保壽險1月實現較高保費收入41億元,2月和3月分保費收入只略高於8億,環比增速分別爲-79%、-1%。

財聯社記者通過查閱中國人保的年報發現,2017年,銀保渠道新單保費收入都呈現負增長,2017、2018、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爲-20.33%、-22.06%、-21.71%。整體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式微。

平安人壽1月保費收入爲33.7億,2月只有1.5億,在前期基數極小的基礎上3月環比增加227%至4.9億元。太平人壽和平安人壽保費收入情況相似,都在2月經歷斷崖式下跌後反彈。新華人壽較之前四家,1月保費規模較小,爲11.6億,2月環比下降85%至1.7醫院,3月雖有所好轉,但整體保費規模只有6億。

與公司壽險保費佔市場規模的比重相比,老五家銀保渠道新單期繳保費佔市場比例較小。財聯社記者瞭解到,由於銀保類業務的新業務價值較低,且利率下行趨勢下,險企的投資收益率甚至難以覆蓋銀保渠道成本,上市保險公司近年來逐步縮窄銀保渠道業務,降低佔比。

疫情下,2019年6月剛成立的大家保險表現要略優於老幾家。1季度保費收入僅次於中郵和國壽,爲24.7億元。2月環比下降65%至8.7億,3月實現大幅增長,保費收入爲25億元高於1月份。

事實上,銀保渠道的銷售模式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2003年,監管機構允許一家銀行可以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該渠道突飛猛進。隨着原保監會【134】號文的出現,開始強調"保險姓保",通過銀保渠道大量銷售的理財型保險產品的銷售量一落千丈,大量保險公司向期交價值轉型,期交保費的增長情況也顯得尤爲重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