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止血藥能消散瘀血而止血,適用於因瘀血內阻而血不循經之出血證。那麼化瘀止血的中藥有哪些呢?下面是化瘀止血藥介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化瘀止血的中藥有哪些

  1、三七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微苦。歸肝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散瘀止血、消腫定痛。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用量5~10克,煎湯服;外用磨汁塗、研末撒或調敷患處。用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2、蓍草

  【性味歸經】性平,味酸、苦。歸肺經、脾經、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牀應用】用量3~10克,水煎服。臨牀多用於經閉腹痛、急性腸炎、闌尾炎、扁桃體炎、乳腺炎、跌打損傷和毒蛇咬傷等。

  3、蓮房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澀。歸肝經。

  【功效與作用】化瘀止血。屬止血藥下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5~10克。外用:適量,研末摻患處或煎湯燻洗。用於崩漏,尿血,痔瘡出血,產後瘀阻,惡露不盡。



  4、血竭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鹹。歸心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祛瘀定痛、止血生肌。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用量1~2克,研末內服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撒或人膏藥用。用治跌打損傷、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臨牀用治婦女月經過多、痛經、咳血、便血。

  5、蒲黃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肝經、心經。

  【功效與作用】止血、化瘀通淋。屬止血藥分類下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用量4.5~9克。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用治各種出血症、瘀滯痛症,如瘀滯胸痛、胃脘疼痛以及產後瘀痛、痛經;血淋、血痢等。

  6、一點血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甘,苦。歸腎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補氣養血,散瘀止血。屬止血藥下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內服:煎湯,15~30克;絞汁、燉肉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主治病後虛弱、吐血、咯血、衄血、崩漏、血虛經閉、帶下、跌手打損傷。

  7、花蕊石

  【性味歸經】性平,味酸、澀。歸肝經。

  【功效與作用】化瘀止血。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用量4.5~9克,多研末服;外用適量。用治咯血,吐血,外傷出血,跌撲傷痛。

  8、景天三七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酸。歸心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散瘀止血,安神鎮痛。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用量9~15克,水煎服。鮮品60~90克。外用搗碎敷於患處。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衄血、吐血、咯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子宮出血,以及心悸、煩躁失眠;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燒燙傷。

  9、飛龍掌血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脾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止痛、散瘀止血。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用量6~15克,煎服。用治風溼痹痛、胃痛、跌打損傷、吐血、衄血、刀傷出血、痛經、經閉、阿米巴痢疾、牙痛、瘧疾。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患處。

  10、大葉紫珠

  【性味歸經】性平,味辛、苦。歸肝經、肺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散瘀止血,消腫止痛。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牀應用】 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於患處。用於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跌撲腫痛。

  以上就是關於化瘀止血的中藥有哪些,化瘀止血藥介紹的詳細信息,希望能幫助到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