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央下令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攻打錦州,以關閉東北的南大門,錦州守城將領乃是國民黨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其手下部隊爲國民黨第6兵團,總兵力一共10萬人。10月7日,外圍戰鬥打響,僅僅4天之後,我軍便掃清了外圍障礙。此後,總攻正式打響,面對解放軍的強大攻勢,範漢傑的部隊不堪一擊,很快便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範漢傑本人也在戰鬥中淪爲了俘虜。那麼,國民黨第6兵團司令和下屬兩位軍長是誰?他們有着怎樣的結局?

事實上,國民黨第6兵團司令是盧浚泉,下屬新8軍、93軍軍長分別是沈向奎、盛家興,下面我就爲大家一一介紹一下這幾位國軍將領。

首先是兵團司令盧浚泉,他是雲南昭通人,曾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後來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擔任副團長。由於盧浚泉是滇軍出身,很不受蔣介石待見,不久後便離開了廣東,回到滇軍工作,擔任滇軍第3旅副團長。此後,盧浚泉先後擔任近衛團團長、暫編18師師長、93軍軍長等,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強行解除龍雲的職務,盧浚泉等滇軍將領一致認爲不能硬拼,只能委曲求全,後盧浚泉率領93軍前往東北。

盧浚泉來到東北後,先後擔任錦州警備司令、第6兵團司令等,1946年,朱老總曾寫信給盧浚泉,希望他能夠率部起義,然而盧浚泉卻直接拒絕了。錦州戰役中,盧浚泉被解放軍俘虜,後來他還寫信給盧漢,勸說他起義。建國後,盧浚泉長期被關押在功德林中,1960年,他作爲第一批戰犯被釋放出獄,後來還當過雲南省政協委員。

然後是新8軍軍長沈向奎。沈向奎是福建詔安人,他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生,與張靈甫等人是同學,畢業後即進入國民革命軍中擔任見習軍官,參加了北伐戰爭。由於表現出色,沈向奎被推薦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1932年回到國內。“七七事變”後,沈向奎在千軍臺與日軍激戰,他率領一個團的部隊,扛住了日軍一個聯隊的進攻,殲敵一千餘人,立下了赫赫戰功。此後,沈向奎又參加了忻口戰役,戰後被提拔爲師參謀長。抗戰勝利後,沈向奎擔任新8軍軍長,錦州戰役中,他僥倖逃過一劫,後來一路逃到了金門,擔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參加了金門反登陸戰。1972年,沈向奎因病去世,時年67歲。

最後是93軍軍長盛家興。盛家興的資歷比沈向奎略低,他是黃埔軍校第五期生,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至抗戰前夕,他還只是一個團長。抗戰爆發後,盛家興以183師參謀長的身份參加了徐州會戰,戰後被提拔爲軍參謀長。此後,盛家興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滇緬會戰等,可謂是戰功卓著。抗戰勝利後,盛家興擔任93軍軍長,駐防於錦州城中。錦州戰役中,盛家興淪爲了俘虜,建國後,他並未被關進功德林中,先後擔任南京軍事學院教員、安徽省政協委員等。事實上,盛家興也是爲數不多的沒有進入戰犯管理所的國軍被俘將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