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波段操作實現盈利:板塊的切換。

板塊的切換是波段操作獲利的關鍵。也許有人認爲板塊切換隻能從圖形中去找可能性,或從強勢股中發掘出來。不管用圖形或強勢股去發掘板塊的新機會,都是權宜之計,並且耗時很多也未必能事先發掘板塊的切換。要想把握板塊的切換最有效的方法是從產業遠景去分析,再輔之以個股收益的成長性,就可以得到比較接近事實的答案。

舉個例子,最近黃金股大漲,跟幾個因素有關,其一是通膨數據表明未來的通膨只會加劇不會大幅降下來,CPI全年可能在3.2—3.5%之間,其二是美元貶值有利於金價上漲,其三是山東黃金和中金黃金因爲資產注入後,每股盈餘可能從去年的1元上下,成長到2元以上,足足增長一倍。綜合以上三次因素,表明了在有色金屬中黃金可能是後市最被看好的,因此儘管靜態市盈率已很高,還是繼續上漲,只是短期如再衝高已不適合介入,可能即將面臨波段的轉折。

再舉個例子,券商股在每日成交金額熱絡的情況下,股價相對滯漲,表示券商股已出現大筆的調節賣壓,賣出原因是印花稅從千分之一提升到千分之三,不利於短線頻繁的操作。雖然530以後,每日成交還很熱,到6月20日兩市還成交3千億元,但券商股的指標中信證券和吉林敖東卻相對滯漲,顯示賣壓已不斷湧現,纔會在成交非常熱絡的情況下,股價還漲不動。對於許多投資者來講,5月30日到6月5日的大跌是個當頭棒喝,讓過度的激情正式冷卻下來。當然證券股跌深之後,後市還是有波段行情,因爲中信證券今年每股盈餘可能在2.5元上下,如果市盈率接近20倍,自然會有投資性買盤介入。不少人因爲看好證券股的未來,在60-70元介入該股,短線就變成套牢的局面。從均線的結構來看,中線上下震盪的格局還會保持一陣子,如果快一點,也許在7月15日左右就能脫離中期整理,不過在此之前就要受到煎熬。

板塊的切換,其動力不是來自於股市,而是來自於產業的變化,並且它是以快半拍的方式來表達。如果完全依據眼前的現象來判斷板塊的切換可能會慢半拍,就像上述的券商板塊轉弱就是很好的例子。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從產業現象中去找出原因,看這原因是否有持續性,如果有持續性那麼就會提前反應,不會滯後反應。因此,板塊的切換原因不在數字上,而在於邏輯思維上,而邏輯思維則存於人心。因此,板塊切換的基本原因不在圖形上,不在數字上,而在心理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