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都知道:“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酒這東西一旦喝過頭,很容易出現重大事故。逢年過節、朋友聚餐、日常小聚等,酒肯定是少不了,“故事”自然也就少不了;若只是“故事”還好,是“事故”可就親人兩行淚了。晚清時期,就有多起“喝酒誤事”事件,都是因爲飲酒過多而釀成慘劇,留下了深刻教訓。這些“喝酒誤事”事件,總計造成10位悍將殞命,4萬精兵被殺。此外,其中一位小兵本可以躲過清朝追殺,過着幸福之小日子,卻因“酒後失言”,被安徽巡撫逮捕,遭凌遲處死。就此而言,酒還是少喝,就算要喝,也要留個心眼,更不要亂說話,否則很容易出現“事故”。在此,我們一起來看下這些“喝酒誤事”事件。


01.譚紹光請8位將領喝酒,結果在府上被偷襲,砍下腦袋

1863年11月,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均、寧王周文嘉、比王伍貴文、天將張大洲、汪有爲、範起發、汪懷武等8大將準備投降李鴻章,獻出蘇州城。此時,李秀成找來8人談話:“今我主蒙難,爾是兩湖之人,爾我不必相害。”郜永寬等痛哭流涕,直言“誓死追隨忠王”,表示要堅守到底。安撫8人後,李秀成找來慕王譚紹光,勸他與自己離開蘇州,不要做無畏犧牲,但被拒絕,李秀成只好獨自離開蘇州,說是去無錫搬救兵。11月中旬,譚紹光在慕王府上設下宴席,準備犒賞衆將士,激勵大夥殺敵報國,順便批評郜永寬等8位投降主義者。酒過三巡後,譚紹光直言兩湖籍將士有“反心”,這是守城之最大隱患。如此,郜永寬等生怕事情泄露,於是搶先行動。此時,汪安均一躍而起,利用匕首捅向譚紹光腹部,其餘7人也一起上,割下譚紹光首級。


02.李鴻章請8位大將喝酒,中途刺殺,順便屠戮4萬精兵

郜永寬等割下慕王首級後,開始在城內追捕譚紹光親信,殺了1500餘人,完全將蘇州控制在手。拿着譚紹光首級,郜永寬等8人來到李鴻章大營,表示歸順大清之誠意。李鴻章呢?攻打蘇州一年多,淮軍將士死傷無數,如今蘇州終於被攻克,自己這江蘇巡撫也有了真正的辦公地點,心中自然很高興。爲表示感謝,李鴻章決定設下宴席,犒賞8位將領,順便兌現之前的諾言。郜永寬等8人搖身一變,成了清朝命官,也就得意忘形。酒桌上,郜永寬等8人喝的酩酊大醉,根本就無法應對即將到來之危險。酒過三巡,李鴻章藉口出去拿朝廷官服,讓大夥試穿,8人卻未曾防備。結果,8人試穿衣服時,被淮軍刺殺身亡,全部倒在酒桌上。接着,李鴻章下令屠殺蘇州太平軍4萬餘人,不留下活口,此爲蘇州殺降事件,李鴻章由此而遭受朝野痛罵。


03.大將李昭壽喝酒後,毆打貢生吳廷鑑,結果被安徽巡撫裕祿處死

李昭壽,河南固始人,早年參加捻軍,縱橫江淮一帶,後相繼歸順清朝何桂珍部、太平天國李秀成部、清朝勝保部,可謂是三姓家奴,清朝版的呂布。歸順誰不要緊,問題是李昭壽部紀律太差,其軍隊所屯駐之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論是隊友、敵手,覺得有必要則直接搶奪軍用物資,搞得天怒人怨。太平天國滅亡後,李昭壽主動裁撤軍隊,拿着大把銀子回到家鄉購買田產,過着幸福之小日子。但是,李昭壽是耐不住寂寞的主,在鄉里依然橫行霸道,霸佔民田、民女,儼然就是土皇帝,後在揚州公開與陳國瑞起衝突,兩位朝廷命官在公衆場合打羣架,丟盡了朝廷的臉。如此,朝廷決定收拾他,只要再犯錯誤,就將其處死。李昭壽呢?想想自己也是提督銜,朝廷怎會下狠手呢?依然我行我素。一天,李昭壽喝酒過度,出去幫朋友討債,在公衆場合毆打貢生吳廷鑑,將其打得半死。貢生是朝廷保護對象,豈能隨便打呢?如此,安徽巡撫裕祿將其逮捕,直接處死。


04.小兵張皮綆,喝酒後亂說話,被清朝探子告密,受凌遲處死

1865年5月,八旗第一名將僧格林沁率2萬蒙古馬隊追擊“捻軍”,前鋒7000餘精兵在山東菏澤高樓寨遭遇埋伏,全部被斬殺。僧格林沁突圍而出,前往麥田裏躲避,卻被小兵張皮綆發現,然後一刀劈下去,結束了其性命。僧格林沁是滿蒙集團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名將,此時被斬殺,慈禧手中已經無人可用,只好讓曾國藩北上督師鎮壓“捻軍”,湘系勢力由此得以將權力觸角伸到中原,從而改變了晚清軍政格局。可以說,張皮綆是改變歷史的小人物,影響非常大,因此也成了慈禧的仇人。斬殺僧格林沁後,張皮綆不久就回家歸隱,不再追隨“捻軍”作戰。但是,張皮綆平時愛好飲酒,又喜歡炫耀,結果很慘。一天,張皮綆在客棧與朋友飲酒,談天論地,大談自己當年斬殺僧格林沁之事蹟,向衆人炫耀,得意忘形。結果,被清朝密探發現,安徽巡撫帶兵來抓,將其凌遲處死。


總而言之,酒不能多喝,“喝酒誤事”,譚紹光、郜永寬、汪安均、周文嘉、伍貴文、張大洲、汪有爲、範起發、汪懷武、李昭壽等10位悍將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因喝酒而死,有點可惜了。蘇州4萬太平軍被殺,李鴻章未免太過分,毫無人情味。張皮綆呢?本可以善終,卻酒後吐真言,慘遭凌遲,可惜了。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