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兵因爲每天只知醉生夢死,所以在太平天國運動中簡直不堪一擊,最終也只能夠利用曾國藩的湘軍,希望能夠有效抵抗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運動平定之後,當時的曾國藩就成爲最強大的武裝之隊,此時的曾國藩早就已經擁有可以自立門戶的資本,爲什麼在那個時候他並沒有選擇起兵造反,難道是因爲他從來都沒有設想過嗎?其實並非如此,是因爲有幾個小細節讓他最終選擇放棄。

一、起兵能力不足夠

當時雖然已經平定太平天國,但是捻軍的實力卻並沒有粉碎,曾國藩在經過多年反清之後,早就已經和對方形成敵人,所以就算在這個時候曾國藩也同樣選擇反清,估計這一幫勢力根本就不可能會妥協。而在當時的武裝隊伍中,湘軍擁有着較強的實力,但是還有李鴻章的淮軍以及左宗棠的楚軍,所以根本就不容小看這些實力。一旦那個時候的他選擇反清,要對付的就不僅僅是八旗軍和綠營兵,眼前所面臨的還有楚軍和淮軍,甚至還有和湘軍一直以來有仇的捻軍,所以說一旦在選擇反清之後,簡直就是給自己樹立更多敵人,因爲風險比較大,而且成功的幾率並不會很高,反而會給自己落下口舌,甚至可能會命喪黃泉,最終也只能夠選擇放棄。

二、人心不齊

底層的老百姓在經過上千年的封建統治之後,早就已經對於一切麻木不仁,老百姓們根本就不關心到底誰能夠成皇帝,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反正誰輪到做皇帝對於自己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老百姓更希望的就是能夠停止戰爭。對於洋人來說更加直接,只要出錢跟他們做生意,能夠賺錢,那麼洋人就會選擇幫助誰。如果那個時候的曾國藩選擇起兵反清,只要清政府願意拿出錢來,相信洋人可能第一時間就會幫助清政府,所以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他最終還是會決定放棄。

曾國藩雖然自己擁有湘軍並且對他忠誠十足,可是這一些忠誠也完全是通過錢買來的,在經過太平天國之後,這一羣人好不容易僥倖存活性命,能夠拿到錢,有了土地,而且還娶上媳婦,又有幾個人願意跟着他打仗的,所以士氣不足,根本就不可能會打贏仗。

三、實力不足夠

曾國藩的湘軍雖然有實力,但是和太平天國之間也展開長達10年的苦戰,在這10年的苦戰中,更是損失慘重,雖然說打敗太平天國,好像湘軍的實力有所見長。殊不知,背後的這羣士兵們早就因爲戰爭人困馬乏,大家都希望着能夠早日結束戰爭,能夠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中,所以根本就沒有人想要繼續戰鬥。在實力不足夠的情況下,又怎麼可能會打贏勝仗,也只不過是平白無故葬送自己的實力,爲自己平添煩惱。

四、根據地有限

當時曾國藩的湘軍主要是定居於湖南,後來也佔據江蘇,安徽,江西還有湖北的一小部分,但是這些地方早就已經經過連年的戰爭,因爲戰爭導致經濟嚴重的破壞,根本就沒有能力再重新承受一次戰爭,所以要想讓這些湘軍能夠獲得更好的軍費,只能夠來到比較富有的地方。當時比較富有的就是浙江一帶,可是這裏就是左宗棠,還有李鴻章的地盤,又怎麼可能會讓曾國藩擠進來呢?所以他所能夠指望的也只有湖南省,想要在這裏立足,真的是太難了。

五、後繼無人

歷史記載曾國藩只有兩個兒子,而在平定太平天國時,他的兒子一個只有10歲,而另外一個20多歲,那個時候的曾國藩年齡已經達到50歲左右,在當時醫療並不是很發達的年代,50歲已經屬於高壽,如果在戰爭的過程中他突然去世,兩個孩子能不能夠繼承大業呢?如果沒有辦法繼承大業,自己的反清只會害了自己年幼的孩子。再加上就算擁有強大的實力,如果繼承人沒有能力,那麼還是曇花一現,最終還是會拱手讓人,所以曾國藩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也覺得還不如就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永遠享受榮華富貴。

總而言之,在看完整個故事之後也能明白,曾國藩真的是一位政治家,更是體現出老謀深算,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根本就不可能會貿然的出手,他對於整個天下的分析早就已經超過普通人之上,所以他就決定一輩子效忠,爲什麼會如此,這也是經過反覆的權衡,覺得這麼做纔是最正確的方法。再看一下歷史上的其他故事,有幾個人在選擇造反之後,能夠真正擁兵自立,能夠安享晚年的,可以說曾國藩真的確實很聰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