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12月,在盧漢率部通電宣佈起義之時,雲南一地除了盧漢的滇軍之外,還有蔣介石的兩個軍,分別是第8軍(軍長李彌)和第26軍(軍長餘程萬)。後來隨着解放戰爭局勢的發展,到了1949年6月,盧漢以雲南保安軍爲基礎,重組了第93軍(下轄有三個師,軍長是龍澤匯,他是龍雲的侄子),並增建了第74軍(軍長是餘建勳),總兵力約在六萬人左右(其中還不包括地方部隊)。

在解放戰爭後期,在我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國軍已呈現出大潰敗之勢,蔣介石集團的腐朽統治也搖搖欲墜。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國民黨內部不少民主愛國人士依然選擇與蔣介石決裂,通電宣佈起義,其中就包括被稱爲“雲南王”的滇軍大佬盧漢。1949年12月,在我第二野戰軍進軍大西南的過程中,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率部宣佈起義,爲雲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那麼,盧漢在雲南宣佈起義之後,其手下的6萬多滇軍去哪裏了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滇軍在近代史中有着榮煌的歷史,經歷了辛亥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以及抗日戰爭等等重要歷史事件和時期。在抗日戰爭時期,滇軍在當時的“雲南王”龍雲的帶領下北上抗日,取得了不俗的戰功,榮獲了“國之勁旅”的美譽。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原本屬於滇軍序列的第60軍(軍長曾澤生)、第93軍(軍長盧浚泉)被蔣介石運送到了東北打內戰。在1948年9月爆發的遼瀋戰役中,第60軍在曾澤生的率領下發動起義,第93軍則在錦州被殲滅。

除了以上滇軍系統的兩個軍之外,當時的“雲南王”盧漢(龍雲的表弟)手上仍有不少滇軍,被稱之爲雲南保安軍。後來隨着解放戰爭局勢的發展,到了1949年6月,盧漢以雲南保安軍爲基礎,重組了第93軍(下轄有三個師,軍長是龍澤匯,他是龍雲的侄子),並增建了第74軍(軍長是餘建勳),總兵力約在六萬人左右(其中還不包括地方部隊)。1949年12月,在盧漢率部通電宣佈起義之時,雲南一地除了盧漢的滇軍之外,還有蔣介石的兩個軍,分別是第8軍(軍長李彌)和第26軍(軍長餘程萬)。

當時,盧漢本來計劃,將自己的兩個軍和蔣介石的兩個軍統一改編爲雲南人民解放軍(仍爲四個軍的建制),第74軍改編爲雲南人民解放軍暫編第十二軍(軍長是餘建勳),第93軍改編爲雲南人民解放軍暫編第十三軍(軍長是龍澤匯),李彌的第8軍改編爲雲南人民解放軍暫編第十軍,餘程萬的第26軍改編爲雲南人民解放軍暫編第十一軍。但是,由於李彌和餘程萬均拒絕跟隨盧漢起義,並企圖向緬甸撤退,所以雙方爆發了軍事衝突,李彌和餘程萬的部隊被殲滅大半,潰逃到了緬甸。

此後,盧漢率領的雲南人民解放軍暫編第十二軍和暫編第十三軍集結於昆明附近,迎接第二野戰軍進駐昆明城,並接受改編。後來,盧漢這六萬多人的起義部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之後,光榮地合編到了第二野戰軍序列,其中原暫編第十二軍被編入到了第二野戰軍第十四軍之中,原軍長餘建勳被任命爲第十四軍副軍長;原暫編第十三軍被編入到了第二野戰軍第十三軍之中,原軍長龍澤匯被任命爲第十三軍副軍長。至此,滇軍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