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我们都知道,金国直接攻入了宋朝的都城,甚至将皇族全都抓了回去,对于所有宋朝人来说在,这都是一件巨大的耻辱。但是,其实在明朝也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堪称明朝版的靖康之耻,只不过这件事。


这件事就要从著名的“蓝玉案”说起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大将蓝玉,并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大肆诛连,牵涉致死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该事爆发后,震惊朝野,众人惶惶不安。蓝玉究竟所犯何事?为何太祖一定要斩杀这位开国功臣?

这蓝玉是何人?

《明史》中提及:“饶勇略,有大将才”。这句话,说的就是蓝玉。起初,蓝玉刚从军时,不过是开平王常遇春手下的一名管军镇抚。因为做事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很快就升任为千户和指挥使,之后又升任为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二十年,蓝玉被明太祖任命为征虏左副将军。洪武二十一年,奉命北上破元。其率领15万士卒出大宁,进至庆州,并提前派一小队冲锋探查。知晓元主在今天的贝尔加湖后,便抄近路,星夜驰骋,赶到距离贝尔加湖四十里的百眼井。当时,敌营就在湖东北八十余里处。蓝玉心想,既已率大军深入漠北,倘若毫无所获,便班师回朝,岂敢向皇上复命?于是,乘着夜色,蓝玉命定远侯王弼为前锋,率骑兵开路,逼近敌营。


此时,元军尚在睡梦中,且认为汉人军队在漠北远离腹地,缺乏粮草,战斗力不足,故未作过多防备,加之狂风沙尘肆意扬起,竟都无从察觉明军一举一动。直至王弼等将士冲至营前,元军大惊失色,仓皇迎战,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人匆忙逃走。蓝玉虽未追上元主和太子,却俘获了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等万余人,缴获宝玺、金银印信等贵重珍宝若干。此战之后,皇帝大喜,将蓝玉比作卫青再世,蓝玉自此一举成名,晋升为凉国公。


奸污元妃或成导火索

蓝玉为人举止傲慢,无人臣之礼。贝尔加湖一战之后,他便是居功自豪、专恣横暴,所为之事多有不法。

蓝玉在俘虏了元主后妃以后,心中难耐军旅生活的孤独寂寞。于是,便趁机奸污了元妃。这位妃子也是个至情至性之人,不忍被其玷污,索性自尽。这件事和宋朝时期,金国人将皇族的嫔妃抓走何其相似?此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不免觉得不快,所以在他班师回朝的时候狠狠地切责了他。


原来,从古至今,汉人军队皆以威武、仁义之师自诩,同蒙元这类蛮夷之军不可比。故而,明军军纪严明,绝不可做出欺男霸女,令天下人所心寒之事。更何况,北元尚未彻底消灭,明军仍需将这些俘虏的王室子嗣和后妃们,作为谈判的筹码,令其主动归乡。蓝玉此举,无疑使明朝授人以柄。

因此,朱元璋对蓝玉心怀芥蒂,也为之后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自恃有功,意图谋反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等记载,朱标自小便被当作接班人来培养,身边安排有许多功臣元勋来辅佐,例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蓝玉也不例外。朱元璋为了爱子留下当时明朝一流的武人集团,为其继承大统,彻底灭元而做下准备。然而朱标早亡,其子朱允炆年幼,尚且不喑世事,无法震慑住蓝玉这样自恃有功之臣。


再者,朱元璋当时已身患重病,恐不久于人世。蓝玉身为总兵,掌天下兵权,有了造反的实力和契机。而其手下的一众将士头目也都纷纷鼓动、积极参与蓝玉谋反。除此之外,蓝玉曾向太祖上奏过几件事情,都不被太祖所听取。他感觉自己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上疑我矣”。加之,自己屡战屡胜,却没有更多的将官晋爵,也令蓝玉心有不满。而其姻亲靖宁侯叶升,被太祖所杀,更是让他有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危机感,最终导致了蓝玉的谋反。


洪武二十六年,在太子朱标逝世后不久,锦衣卫指挥使告发蓝玉、王弼、曹震等人意图谋反。正在巩固明朝政权的朱元璋,一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抄家并株连九族。看似君主无情的背后,实际上是朱元璋的深谋远虑。

不可否认,论军事能力,蓝玉的确是中国历史上难能可贵的名将。但是,论政治,他缺乏头脑,明明败象已见端倪,却仍不加以收敛;论人品,屡战屡胜后自恃功高过人,认为自己无人能敌,甚至意图谋取皇权,最终导致自己,乃至家族、党羽皆受牵连。可以说,蓝玉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