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罚“车辆噪音扰民”,治理不能“虎头蛇尾”

2日,上海首例机动车噪音污染违法被查获,一辆改装的雅马哈摩托车因噪音高达117分贝被警方查处。此前,上海市发布全国首个机动车噪音污染治理办法。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车主为追求发动机声音,会刻意改装排气管以增大音量。专家表示,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会造成耳聋。(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也是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所以,关于噪音污染的投诉长期居高不下,比如2016年全国噪音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其中,机动车噪音污染占有一定比例。对此,上海出台全国首个专门治理办法并严惩首例违法行为,值得点赞。

上海针对机动车噪音污染发布专门的治理办法,或表明该市要对各类噪音污染分而治之,首先是拿机动车噪音污染“开刀”。治理第一步是制定专门治理办法,为具体行动提供制度保障。而且,上海警方又依据该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第一个撞到“枪口”的违法者采取了严惩措施:罚款700元,并记3分。

这一制度以及这一罚单,向那些制造机动车噪音污染的人,尤其是私自违规改装机动车的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城市管理者守护宁静治理噪音污染的决心很大,无论是谁一旦违反相关规定绝不会轻饶。同时,城市管理者也向那些举报机动车噪音问题的市民,表明了维护公民正常休息权、健康权的态度。

严罚“车辆噪音扰民”,治理不能“虎头蛇尾”

从报道来看,上海新规出台后,执法重点还是放在查处非法改装车辆上,这大概是因为非法改装车辆造成的噪音污染比较凸出,再加上非法改装存在安全问题,所以要拿非法改装车辆重点“开刀”。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它机动车噪音污染问题放任不管,比如在禁止区域鸣笛、非法安装报警器等问题,也应严惩。

对于上海执法部门来说,只查处非法改装车辆相对容易,但要同时查处其它机动车噪音污染,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警力,是一种考验。在新规刚刚实施的情况下,严惩违规行为以显示治理决心这很正常,但能否长期对机动车噪音污染者依法严惩,则需要观察,因为很多制度实施要么时松时紧要么虎头蛇尾。

所以,期待上海执法者始终对制造噪音污染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无论是首例还是1001例,该严惩的就严惩,以维护相关法律公信力和市民合法权益。同时,机动车之外的其它噪音污染,是否也出台专门治理办法,对违法行为也采取严惩,值得考虑,即上海在这些方面可以继续探索,为其他地方提供经验。

其实,各个城市的噪音污染情况大同小异,一些省份已经出台相关法规,一些省份正在开展相关立法工作。上海针对机动车噪音污染专门制定治理办法,则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各地在制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同时,还应该考虑针对不同的噪音污染,单独制定治理办法,并重点采取治理行动。

要想推进全国噪音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则需要修改完善《噪音污染防治法》,因为这部1997年3月1日修订并实施的法律,至今没有修改过,很多条款是原则性规定,早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完善国家法律,才能指导、规范地方相关立法,才能让法律法规成为治理噪音污染的重要利器。

严罚“车辆噪音扰民”,治理不能“虎头蛇尾”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