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人餐館、商超紛紛嘗試線上經營,北卡羅來納州一家高端中餐廳經理李婭琳說,“目前全州禁止餐廳堂食,我們製作了精緻的外賣菜單,客人在Uber Eats等外賣平臺上訂餐,選擇無接觸派送,送餐員將餐食放在門口,或私家車的後備箱裏。經理David Liu說,由於疫情蔓延超市被迫停業,但顧客可以在店鋪微信羣裏下單,第二天上門來“無接觸”拿貨,每天至少有50人取貨,“目前還不支持送貨上門,因爲人手不夠,實在是忙不過來”。

【訊】“西班牙華人大多從事批發零售業和服務業,這些業態在‘封城令’下幾乎全部停擺,華商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建新近日表示,西班牙的華人經濟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疫情下海外華商受重創 紛紛嘗試線上經營積極轉型

當地時間4月6日,紐約法拉盛華人社區一家已經用木板釘上大門的超市。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統計數據,截至6日傍晚,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60000例,其中紐約州確診病例超過130000例。(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6日報道,在西班牙,做餐飲、酒吧、美甲、理髮、百元店等傳統服務業的華人很多,但尋求轉型卻並不簡單。陳建新說,一些餐飲老闆想嘗試外賣業務,但“封城”導致物流癱瘓,原材料進不來,員工流失也多,外賣想做起來很難。

“目前在意華商的經營範圍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餐飲業、零售業,而這些正是受疫情影響最爲嚴重的。”意大利中國總商會會長陳正溪說,一些規模較大的工廠和餐飲企業,都儘量留員工在公司宿舍裏隔離,避免員工流失,爲疫情後的復工作準備。

法國華商會會長卓旭光說,3月16日開始,唐人街的華人商鋪全部關門停業,從事餐飲、服裝進出口、建築材料貿易等行業的華商遭重創。“還有不少加工廠在中國、生產商品出口到法國的企業,受市場萎縮、航班減少等因素影響,生意停滯。”

波蘭華僑謝良威從事珠寶首飾進出口貿易。他介紹,華沙的中國商城有幾千家做批發的中國商戶,現在全都停業。“三月初波蘭的礦區停工,我進不到做珠寶的原材料,現在四月、五月的訂單全部取消了,今年恐怕會是最困難的一年。”

疫情之下,社會治安問題也讓華商頭疼。“3月份有好幾家華人倉庫被搶,盜賊都是趁深夜撞開卷閘門入室搶劫。”西班牙瓦倫西亞華僑華人商貿總會會長鄭昌芬說,華商的貨物和現金損失不少,商會也正幫助大家維護瓦倫西亞倉庫區的安全。

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不少華商積極探索新業態,尋求自身轉型和發展。華人餐館、商超紛紛嘗試線上經營,北卡羅來納州一家高端中餐廳經理李婭琳說,“目前全州禁止餐廳堂食,我們製作了精緻的外賣菜單,客人在Uber Eats等外賣平臺上訂餐,選擇無接觸派送,送餐員將餐食放在門口,或私家車的後備箱裏。”

加州奧克蘭市的旺記超市推出網上訂貨服務。經理David Liu說,由於疫情蔓延超市被迫停業,但顧客可以在店鋪微信羣裏下單,第二天上門來“無接觸”拿貨,每天至少有50人取貨,“目前還不支持送貨上門,因爲人手不夠,實在是忙不過來”。

意大利米蘭的“國際市都”“和木商行”“米蘭士多”等多家華人商超也推出肉類、米麪、蔬果等線上下單服務,顧客可以通過微信或電話訂貨,第二天自行上門取貨。

互聯網餐飲配送平臺也在疫情中迎來了發展機遇,美國華人創辦的外賣平臺Chowbus訂單量大增,平臺每天給送餐司機測量體溫、發口罩和手套,平臺還與華人超市合作推出生鮮送上門的服務;意大利華人創辦的送餐平臺“呱呱到家”,也推出了中餐無接觸配送服務,解決了僑胞和留學生們的喫飯難題。

還有些華人企業憑藉成熟的電商網絡,受疫情衝擊較輕。據陳建新介紹,西班牙馬德里Cobo Calleja華人工業區的電子產品企業,嘗試了電商直播等新的賣貨形式,收效很不錯。“對華商來說,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以此爲契機積極轉型,才能求得發展。”

疫情下,澳大利亞華人餐飲業陷入困境

另據新華社2日報道,正午時分本該是餐館最忙的鐘點,何偉卻把他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市中心的“大鴨梨”餐館鎖上了門。

“這家餐廳已經開業7年,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停業,也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新開門。”46歲的何偉說。

“大鴨梨”是堪培拉最受歡迎的中餐館之一,招牌菜是北京烤鴨。餐廳位置優越,比鄰堪培拉劇院,很多時候一座難求。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3月23日起,澳政府升級防疫措施,關閉文體娛樂聚集場所,只允許餐館和咖啡廳做外賣。“大鴨梨”因此停業。

當地媒體報道,澳大利亞餐飲業共有員工約80萬人。一家地中海風格餐館的主廚雅姬·查利諾說,她不得不讓店裏三分之二的員工暫時離崗,員工在一週時間裏從50人下降到16人。

“我以前從未經歷過這種局面,希望再也不會這樣了。因爲在告訴他們將沒有工作時,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她說。

有人暫時“止損”,也有人選擇再試試。“西安名喫”的王小姐仍在店裏工作。

她從墨爾本的一所大學畢業後,跟朋友合作在4個月前開了這家餐館。她說,目前的營業額還達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

“西安名喫”位於堪培拉一條繁華美食街,平時很難找到車位,現在卻變得空空蕩蕩。

“貓婆小面”也在這條街上。“從2018年11月開業以來生意一向不錯,人多時會在門外排長隊。”33歲的老闆李先生說。

他介紹,堪培拉的餐飲業有一個規律,年底學生放假回家,市場就會進入淡季。於是他們1月放了兩週假,回中國過年。

但休完假回到澳大利亞後,他發現淡季之後的生意更加慘淡。“家人最初希望我回國,但我在這裏不是獨立的個體,我有店,有員工,他們也要生活,需要工作。華人在這裏生活不容易,我要負擔這個責任。”他說。

“西安名喫”的王小姐希望政府能夠給一些政策,讓他們留住員工。“現在房東給了一些優惠,但是隻靠這些肯定是不夠的。”

因疫情處境艱難的人還有很多。《悉尼先驅晨報》的一篇報道稱,在這個有着約2500萬人口的國家,可能會有200萬人失業。

3月以來,澳政府推出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總規模已達約3200億澳元(1澳元約合0.6美元),相當於澳國內生產總值的16.4%。

“大鴨梨”目前給少數全職員工發放一些節假日工資。何偉現在最大的願望是疫情能夠早日結束,“人們還像以前那樣逛街、看劇、到餐館喫飯”。(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