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我正趴在電腦前研究着那些沒有情節只有骨與肉的片子。

辦公室裏的那盆綠蘿這次真的枯萎了,即使在中央空調的暖風吹拂下,它依舊不可避免的漸漸走向了死亡!

搭班護士趙大膽氣呼呼的座在我的面前說:“知道嗎,剛纔輸液室有人在罵罵咧咧,說話可難聽了!”。

“那他到底說了什麼?你還沒有習慣嗎?大不了裝做聽不見唄!”這種情況在急診室裏可以經常遇見,如果每一次都當真的話,醫生護士可能早就被氣死了。

“他說自己只是感冒,爲什麼還要抽血化驗,現在的醫生沒有醫德,醫院都是喫人不吐骨頭的黑店...... ”

“沒有別的了?”

“他說自己今天心情好,不然就要揍你了!”趙大膽越說越氣憤,但我卻並沒有多少怨言可說。

“你就讓他吹牛去吧!”

不是因爲我見識了太多這樣無知的憤怒的人,也不僅是我覺得自己捫心無愧,也不僅是因爲我覺得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我的過錯。

而是因爲如今的我對這樣的誤解和抨擊根本不會有任何憤怒之情,相反在我的內心更多的是無奈和哀其不幸的複雜心理。

醫生有自己的考量,患者同樣也會有自己的考慮。

醫生一心想着治病救人,患者卻還要兼顧現實生活。

大家原本就沒有行駛在同一條鐵軌上,又怎麼可能會有交集?

不是所有感冒都需要查血常規等化驗檢查,而是有些“感冒症狀”需要完善檢查!

比如,在這位患者開罵之前的前一個夜班中,我便經歷了一番過山車般的心路歷程。

我甚至還沒有從上一個夜班看似波瀾不驚,實則跌宕起伏的診療工作中緩過勁來。

深夜十二點,東風寒冽。

一位50歲的中年男子在妻子的陪同下,因爲反覆發熱,咽痛十天來到了急診。

說實話,在這個季節,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有很多。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流行性感冒、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有些患者甚至不需要用藥也會慢慢緩解。

而這位50歲的男性患者,從十天前開始,在沒有明顯誘因下出現反覆發熱,咽喉腫痛,體溫最高達到39攝氏度。

患病後,患者來到了小區附近的某診所輸液治療,用的藥是某種抗生素和中成藥。

之所以選擇這家診所輸液治療,一是因爲患者不願意在醫院排隊,二是因爲以往每一次自己“感冒”都會在這家診所輸液幾天。

讓人意外的是,這一次患者連續在該診所輸液七天,卻一直沒有效果,甚至覺得越發的嚴重。

於是,在妻子的勸說下,持續高熱、全身肌肉痠痛的患者極不情願的來到了急診。

體格檢查的時候,我很容易就發現了患者存在化膿性扁桃體炎。

起初,並沒有多想:“這不就是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嗎?這個病不就是會反覆出現高熱嗎?”。

甚至當患者問爲什麼輸液一週還沒有緩解的時候,我還在想着一些想當然的答案或可能。

“輸液一週還沒有好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導致你發熱的原因除了扁桃體化膿之外,還有沒有其它隱匿的原因?診所用的藥物對症嗎?”雖然這是我回答患者的話,但是,當時在我的內心已經篤定患者就是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醫生,你說的對。我估計診所裏用的都是便宜藥,效果不夠!”患者也在符合着。

“對了,醫生,我最近幾個月都覺得全身骨頭痛,同這個沒有關係吧?”患者不放心的問。

“先去檢查一下血常規,不行的話調整方案繼續抗感染治療!”我原本以爲這只是又一次普通的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診療經過。

但是,很快我就爲自己草率武斷的想法而後悔了。

因爲患者的血常規檢查提示着嚴重的貧血,同僅僅66g/l 的血紅蛋白相比,更危險的便是血小板計數僅有2X10^9。

這個結果不僅提示着患者存在血液系統疾病,更提示着患者隨時可能會出現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致命的併發症。

看見這個結果後,我趕緊掀開了患者的上衣:只見雙上肢處有多處大小不等的青紫瘀斑!

倒吸一口涼氣的我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如果我沒有爲患者檢查血常規、如果我沒有發現患者的血小板計數結果,如果我一開始便給患者安排了輸液治療.......

在輸液途中的患者會不會病情急轉直下?

患者會不會因爲耽誤了病情而死亡?

我作爲接診醫生會不會被官司所累?

這些情況都完全有可能,而且我想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會有其它醫生已經中招!

雖然我有些驚魂未定,但是患者卻穩如泰山!

聽着我一本正經的解釋後,患者突然笑了:“我只是來看感冒的,有這麼嚴重嗎?”。

“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我有必要和你說這麼多嗎?你看不見這化驗單上的數值嗎?”看着患者有些懷疑的態度,我甚至有些捉急了。

最終當我遞給他病重通知單的時候,這對夫妻才真正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不能想象,如果患者依舊在小診所中輸液治療,會發生什麼可怕的後果?

不能想象,如果我不爲患者檢查血常規檢查,而只是輸液治療,會發生什麼可怕的後果?

幸虧患者在輸液七天無效後來到了醫院,幸虧我在深夜安排了患者做了血細胞分析檢查。

血細胞分析檢查不是萬能的,也並不是所有“感冒”患者必需要檢查的項目,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即使有一百個病人罵我,我也不會感到氣憤,因爲它曾幫助過挽救過很多病人的生命,也多次將我從致命的誤診漏診中挽救出來。

最後,這位患者被收進了病房,並且明確診斷爲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克隆性疾病,惡性漿細胞無節制的增生,廣泛侵潤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現及沉澱。

正常多克隆漿細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從而引起廣泛骨質破壞,反覆感染,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症狀。

它的具體病情不明,可能同遺傳、病毒感染、電離輻射等因素有關。

臨牀上的主要症狀是:骨骼疼痛、反覆的感染、貧血症狀、腎功能損傷症狀、骨骼破壞症狀等等,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階段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臨牀表現。

趙大膽說:“別人本來是看感冒的,你卻給看出了血液病,沒有被懷疑嗎?”。

“你忘記了上個夜班中那個發熱一週的患者了?”經過我的提醒後,趙大膽也想起了這位50歲男性患者了。

事實上,他並不是第一個病人。

我曾經見多很多病人,在發病之初因爲有發熱的症狀,便被無端的認爲只是感冒,最後卻被診斷爲血液系統疾病、風溼免疫系統疾病等等。

我甚至親身經歷過一位不到30歲的年輕男性患者,因爲感冒、發熱、頭痛前來看病,結果卻鬼使神差的被發現了腦出血!

事實上,病人認爲只是普通感冒、拒絕檢查,最終卻發現重大問題的情況常常出現。

所以,即使只是“感冒”,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爲你不知道在它的背後是否潛伏着那些致命的殺手。

當然,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杯弓蛇影、惶惶不安。

以這位50歲的男性患者爲例,仔細追問病史不難發現:患者早在數月之前便開始全身骨骼疼痛,但卻一直被認爲是關節炎。自訴近一個月來數次因咽喉腫痛而發熱不退。近一週來刷牙時牙齦明顯出血。活動後存在氣短的症狀。小便泡沫增多等等。

事實上,患者的身體早已經發出了各種求救信號,只不過被我們忽視了而已。

就像多巴胺曾經反覆說過的那樣:同一種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相同的症狀出現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如果你能看見這篇文章,請把它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