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周逸在桥的顶端用手机拍下美丽的重庆风景

周逸手脚并用,在竖井里垂直爬梯

周逸灵巧地穿过窄洞,准备攀爬楼梯上桥的顶端

电梯空间十分狭窄,一次只能容下三人

千厮门大桥顶点距离桥面106米

一个艳阳高照的冬日中午,36岁的周逸穿着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手提橘黄色的工具箱,来到千厮门大桥桥塔下,她要和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唐建辉一起登上桥塔的顶端,检查桥塔上的监测设备。

一个30多岁的女人,和千厮门大桥有着怎样的故事?今日,跟随周逸的脚步,一探究竟。

“斜着走”的电梯

打开锁,拉开栏杆,周逸跨过桥身与桥塔之间半米多的缝隙,钻进了桥塔上的洞门,随后进入空间狭小的竖井,爬上一个大概2米高的梯子,来到电梯面前。

这部潜藏在千厮门大桥桥塔里的电梯,被一片铁皮铁网包裹。电梯门开后,里面空间狭小,三个人站在里面都显得拥挤。一盏白色的荧光灯把电梯里照得通亮,从电梯上的按键可以看出,这里共分8层,蓝色背景的显示屏上,显示着电梯的实时高度,虽然上升很平稳,但明显可以感觉到倾斜的角度。

“电梯并不是直上直下,先朝立柱左侧倾斜,有个十几度,在桥塔立柱的转折点上转向右侧倾斜。”负责电梯运行的工作人员解释。

经过2分零4秒,上升了87米,电梯到达了它能去的最高点。

大桥的医生

走出电梯,跟着手机电筒的光亮,周逸继续向上攀爬。周逸很灵巧地钻进一个窄洞,再踩着一个圆筒状的设备越过一个巨大的缝隙,随后跨入另一个桥塔立柱的窄洞,沿着竖井里垂直的爬梯,手脚并用,向上15米,来到千厮门大桥的顶点。

这里距离桥面106米,距离江面182米,约等于四十几层楼房的高度。爬上来的梯口四周,是一圈窄窄的平台、护栏以及周逸公司安装的监测设备,四周的风景令人炫目。

塔顶上,带着科幻风格的设备是测量风速风向的三维超声传感器,白色带立柱的是GPS定位器,矮墩墩的是温湿度传感器,“在这座桥上共安装了175个传感器,不间断对桥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病害会第一时间报警。”对于这些仪器,周逸如数家珍。

“我是大桥的医生,它们哪里不舒服,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我们责任很重大,守护着桥,也等于守护着这座城。”周逸说。

桥顶上的风景

这些年,周逸爬遍了重庆大大小小的桥梁,她也曾站在每座桥的顶端观察重庆这座城。“壮阔而震撼。”周逸这样形容桥顶上的风景。

不过,在重庆13000多座桥中,周逸最喜欢的是寸滩长江大桥。“寸滩长江大桥造型别致,颇具中国风,桥顶风景特别壮阔。”周逸称,这些桥于她而言,就像病人和医生,要建档立案、对症下药、实时关注它们的健康,但是又略有不同,她和大桥之间有着一种如亲人般的感情,每座桥的细节她都了然于心,这让她感到骄傲。

记者 宋剑 冉文 摄影报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