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號(珞思影視研究組)

“我越來越喜歡這裏,喜歡這裏的老師、朋友、同學們都跟我一樣,是黃皮膚、黑頭髮。中國是我的最愛,中國永遠是我的家。”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心理釋放表述節目《少年說》第五季最新一期節目中,海歸子女李知恩在“勇氣臺”上向祖國告白,濃濃的赤子情、報國志極富感染力。

熾烈的青春味道、振奮的少年吶喊、自信的暢快表達,《少年說》第五季自3月22日在湖南衛視開播以來,讓觀衆看到了有擔當、有作爲、敢追夢的新一代青少年:立志成爲醫藥師的少年,想研發藥物給更多家庭帶去希望;用畫筆描摹夢想的漫畫少女,努力用才華幫助同齡人;跆拳道“女霸主”以進入國家隊爲目標,燃燒青春爲國爭光……飛揚自信的青春在熒屏律動,也爲疫情籠罩的當下注入能量因子,提振精氣神。

少年氣息炙熱滾燙

用“信念感”點燃青春之火

“無論你年方几何,只要走入我們少年的世界,我保證你的微笑,是十四歲的!”《少年說》第五季開播之時,“加油團”陳銘在微博上這樣寫道。敢這樣打包票,是因爲青春該有的樣子,《少年說》裏都有,而當那炙熱滾燙的少年感溢出屏幕,每一位觀衆內心的柔軟都會被擊中。

“加油團”陳銘寫給大家的信

薄雅心對石雨琦喊出“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別人搶不走的”,稚嫩的表白不禁令人莞爾一笑,純粹不經渲染的少年情誼,就是如此單純又美好。龔高駿大膽自曝暗戀心思被媽媽看穿,媽媽沒有指責而是讓他明白了男人的責任感,“我也越發能審視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而那份留在心底的朦朧悸動,正是純真時代的獨特印記。

龔高駿明白了男人的責任感

一季又一季,關於青春、成長的故事在“勇氣臺”上呈現,有笑有淚,有吐槽有溫情,但無論是哪一種表達,觀衆都能從中感受到強烈的青春共鳴。作爲一檔以“溝通”和“釋放”爲主題的節目,《少年說》爲青少年提供最鮮活、最直接的發聲渠道,傳遞他們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思考與感悟,情感之外,“信念感”更加令人動容。

寇梓堃被查出患有心臟預激,父母崩潰大哭、家庭氛圍低沉,樂觀的她卻安慰父母:“爸媽,請你們不要擔心我,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打倒我,我真的不害怕,因爲害怕也沒有用。希望我們一家可以像以前一樣快樂,可以笑着打敗病魔,現在的醫術那麼發達,我一定會好起來的。”

樂觀女孩寇梓堃無畏疾病

“道館女霸主”王釋閱立志加入國家隊,“暑假我自己一個人去韓國打品勢比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自豪感,更加堅定了我進入國家隊的目標,我想明年什剎海體校的面試一定會通過,進入國家隊,拿到國家一級運動員的證書,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國家爭光,燃燒吧我的青春!”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一羣“用朝氣創造世界、以勇氣擁抱未知”的少年,他們眼裏有光、心中有火,在這個疫情籠罩的春天,格外有力量。

話題深刻思想多元

彰顯中國少年的擔當有爲

隨着第一批00後進入職場,這一代愈發引起人們的好奇——和互聯網同步成長起來的“Z世代”,究竟和80後、90後們有着怎樣不同的特質?通過多樣態展現00後、10後的生活方式、青春態度、目標夢想,《少年說》呈現了一幅中國式教育下的青少年羣像畫卷,生動刻畫了這一代人的鮮活模樣。

遍佈全國各地的“勇氣臺”,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下找到少年表達與話題的差異性,呈現不同的青春風貌。本季《少年說》來到南昌和廣州,一座是革命英雄城市,紅色土地孕育了少年們的豪情萬丈與堅毅果敢;一座是國際化大都市,多元文化的交匯養成了孩子們開放、包容與創新的氣質。

《少年說》第五季第一站來到江西南昌

命題的展示不止步於成長,《少年說》五季以來都注重從公共空間出發,用多元角度重新解構議題,將思考的觸角延伸到社會價值輸出層面。本季節目中,有吳悠呼籲社會關注抑鬱症,尹一善勸爸爸給員工漲工資切中社會熱點,陳諾在律師爸爸的教育下學會“講法律、講證據”;也有劉嘉儀與外婆探討“享受生活”與“艱苦奮鬥”,陳銘認爲兩者並不矛盾:“2020年我國進入小康社會了,國家鼓勵我們去消費,這樣才能拉動生產。”對待工作需要艱苦奮鬥,但面對生活,我們也應該懂得享受美好的時代。

快速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一代代人身上折射出不同時代的文化印記。第三次海歸大潮中,海歸們以高度的熱情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的改革實踐中,以其遠見卓識和踏實肯幹的實際行動挺起民族的脊樑,爲中國騰飛作出巨大貢獻。最新一期《少年說》裏的初二女生李知恩,就是海歸子女的代表。她在英國長大,三年前跟隨父親回國,因爲不懂語言和文化痛苦過、掙扎過,但在熟悉和融入了新環境後,越來越喜歡自己的祖國:“謝謝爸爸媽媽把我帶回了中國,讓我認識了中國的文化。我想和你們一樣,在中國努力學習發展,成爲建設祖國的一份子。”

李知恩表白祖國

李知恩爸爸的一席話,很是振奮人心:“中國的發展趨勢非常好,在祖國的建設中我不想缺席,你也不要缺席,全家都不要缺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現代海歸中國夢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鞭策着中華兒女在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中拼荊斬棘、銳意進取。透過李知恩一家歸國、報國的拳拳赤子心,能夠強烈感受到海歸們作爲炎黃子孫一份子的強烈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全球化背景下,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追求、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呈現出更加複雜多樣的變化。“在夢與責任的百年迴響中,我們這一輩少年,應該發出屬於我們的中國聲音!”我們欣喜的看到,《少年說》堅持發出鏗鏘有力的“少年強音”,用務實奮進的行動積極回應時代呼喚,以捨我其誰的氣概勇敢擔起歷史責任,交出一份無愧於自己、無愧於時代的答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