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到49集,宋仁宗臺詞量已達6萬字,不僅現場收音而且要把大體量半文言文臺詞中的情緒細節表演出來,觀衆這樣評價王凱:“他的聲調、斷句、節奏、咬字、氣息哪樣都沒有短板,人物表演細膩還有明顯的時間軸年齡變化。通過和導演張開宙深入探討劇本,王凱把對宋仁宗的人物理解定義在三個字上:“第一個是仁,第二個是忍,第三個是人。

文|七號(珞思影視研究組)

“其實你我一生已沒有機會揮毫作畫,然而,自有千里江山如畫需得信心呵護。”

當劇情行進至宋仁宗與耶律洪基的對話時,觀衆才豁然開朗爲何《孤城閉》改名爲《清平樂》,也終於開始理解宋仁宗以克己換來了什麼:“官家心中裝的是黎民百姓、想的是江山社禝,一生殫精竭慮,只願以一人孤城閉,換天下清平樂!”

被稱作“宋仁宗隱忍的一生”的古裝大劇《清平樂》,自湖南衛視開播以來虐哭了很多觀衆。與原著着重描寫福康公主和內侍梁懷吉的繾綣愛情不同,這部劇以宋仁宗爲第一視角,講述他從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到殫精竭慮愛民治國的故事,更表現出風起雲湧的朝堂背後,他的情感抉擇和喜怒哀樂。

生爲君王,爲了國朝穩健和百姓安寧,宋仁宗需要把自己掰開、揉碎了塞進聖人的殼子中。王凱將宋仁宗的一生隱忍、克己復禮演繹得淋漓盡致。日前王凱接受媒體採訪,他坦言宋仁宗這樣的人物角色很難得:“想演出他的‘人味兒’挺難的。”

解碼人物

“仁、忍、人”是宋仁宗的基調

與火爆的清宮劇、唐朝劇相比,宋朝劇屈指可數,其中展現宋仁宗時期人情風貌的更是少之又少,而這正是王凱接演《清平樂》的主要原因:“宋仁宗這個角色在過往歷史劇中存在感也不強,《清平樂》又是以宋仁宗的一生爲線索來寫的一個故事,無論是從角色還是從劇本上都是很難得的。”

通過和導演張開宙深入探討劇本,王凱把對宋仁宗的人物理解定義在三個字上:“第一個是仁,第二個是忍,第三個是人。這三點全部理清楚了之後,對於宋仁宗這個人物的基調就比較明朗了。”

即使生在帝王家,亦需承擔起出身和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爲此必須捨棄生而爲人的普通情感與喜樂。宋仁宗的難,也是王凱的難:“一方面他是個普通人,爲人父,爲人子,爲人夫,一方面他又是皇帝,需要把天下放在第一位,肩上擔負着太多的責任。所以他在皇帝與普通人之間的糾結、情與責任中的選擇真的是挺難的,無論前朝還是後宮都是這樣。對於宋仁宗來說,他基本上也沒有家,他的家事也是國事,這就是比較難的地方,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怎麼把這個難演出來。想演出宋仁宗的‘人味兒’確實是挺難的。”

爲此,王凱設計了一個小細節:“仁宗除了在上朝的時候是正襟危坐的,下了朝之後,不管是跟大臣議事還是在自己的福寧殿,他坐着的時候都不是很正的坐姿,或者是半斜着,或者是靠着的。我希望宋仁宗除了上朝之外,他能夠鬆下來,因爲鬆下來之後才能成爲變成一個人。他只有在上朝的時候是一個皇帝,他必須有威嚴在那兒,其他時候他能是個‘人’。”

另一大難點,在臺詞。截止到49集,宋仁宗臺詞量已達6萬字,不僅現場收音而且要把大體量半文言文臺詞中的情緒細節表演出來,觀衆這樣評價王凱:“他的聲調、斷句、節奏、咬字、氣息哪樣都沒有短板,人物表演細膩還有明顯的時間軸年齡變化。”

王凱坦言,每天都在跟劇本作鬥爭:“這個戲臺詞量大且難,很多都是古文。每天看很多遍劇本,殺青前一天還在對着劇本背臺詞。背古文臺詞的訣竅就是多讀多看,有不懂的古文就查字典,先領會了意思,然後再開始背誦,會順利一些。”

解讀情感

“帝后CP”缺少溝通互不服軟

《清平樂》帶領觀衆感受宋仁宗的一生,更讓觀衆見識了王凱“進擊的演技”。不同於《琅琊榜》中堅毅耿直的靖王,“隱忍”一詞貫穿宋仁宗的一生。王凱的表演很細膩,生動詮釋了一位有風度亦有氣度的帝王——斡旋廟堂之上隱忍剋制,對待感情又十分溫柔。對此,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冬梅稱讚:不僅演得好,還很“像”。

王凱在劇中有大量哭戲,多少人被他的眼淚虐到不能自持。微博上有劇迷寫下這樣的文字:“他在孤城裏,人人都看到他,但他看不到自己了。他要成爲百姓白日裏的太陽,黑夜裏的星辰,抬起眼就能看見的光。成爲光,那就只能永恆。清平,祥和,人人得見長煙落日或是楊柳依依,人人可以衝冠一怒或是笑語盈盈,他就不可以,他的情緒被關進盒子,同孩童時玩耍的風箏一起,再也不可乘風而起。”

提及哭戲,王凱坦言最難忘的是宋仁宗遭遇“山川口之戰”重創,上萬名士兵戰死,他在皇陵跪拜罪己,“仁宗跪在皇祖和父親的畫像面前說‘想建功立業,想破陣而止戈,卻敗了’,那會兒的仁宗還比較年輕,想要建功立業,失敗了獨自承受,一方面心疼陣亡的將士,另一方面自省作爲君王是不是策略有失誤。仁宗太難了。”

情感上,宋仁宗與曹皇后、張貴妃、禾兒之間有着不同的情感線。在王凱看來,宋仁宗對張妼晗的感情“有一些渴望,一些寄託”,這是因爲他不能像她那樣直接的去愛,而這種感覺是他特別嚮往的;對青梅竹馬的苗娘子則是親人般的情感,“跟她在一起就是很踏實、很有安全感,只要到了她那兒,就感覺像回到家裏一樣,很放鬆。”

至於一直不發糖的“帝后CP”,王凱解讀說:“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缺少溝通吧。一開始的誤會隔閡沒有解釋清楚。古代人的交流方式又比較含蓄,不直接說。加上兩個人都比較好面子,有傲氣,你也不退,我也不服軟,久而久之兩個人就這麼僵在那兒,一僵就僵了這麼久。但是你說這兩個人真的不是真愛嗎?那爲什麼宋仁宗一有國事,到了後宮第一個講的人就是皇后,而不是苗娘子,也不是張妼晗,他們還是比較瞭解彼此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