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夜雨寄北》是唐朝大詩人李商隱從巴州去往梓州上任的途中,借宿在重慶佛圖關時,寫給他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七言絕句。


《夜雨寄北》浮雕,攝於重慶佛圖關公園內


當時李商隱一個人身處異鄉,身邊沒有一個知心的朋友,夜裏黑漆漆的,只有淋淋的秋雨和滿池子的秋水,讓他倍感孤獨。

於是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裏的夜雨,不瞭解重慶曆史的朋友 ,特別是不瞭解佛圖關歷史的朋友,一定以爲詩中的“夜雨”只是夜晚的雨。

然而,並不是這樣。

這裏的“夜雨”不僅僅是夜裏的雨,還和曾經名噪一時的寺廟有關。

這座寺廟就是“夜雨寺”。

嚴格的說起來,李商隱寫《夜雨寄北》的時候,還沒有夜雨寺,那爲什麼又和夜雨寺扯上關係了呢。

這就要說到一塊石頭了。

它就是“夜雨石”。

“夜雨寺”名字就來源於這塊石頭。

古巴渝十二景中,其中就有“佛圖夜雨”一景。


李商隱像


第一、夜雨石是何物?

清乾隆年間,巴縣知縣王爾鑑前往佛圖關視察工作,見到夜雨石後,驚歎連連,當場寫下了一首詩:

“何處花菲雨,石靈露自生。誰曾收玉液,我欲叩精英。江鼓雲根動,山含夜氣清。懸巖猶潤竹,風動碎瓊聲。”

王爾鑑在重慶寫下了大量的詩篇,爲後人瞭解老重慶提供了許多材料。

這個王爾鑑可不簡單,你別以他只是個巴縣知縣,其實大有來頭。

王爾鑑(1703~1766),字熊峯,河南盧氏人,清雍正八年進士。初時,官居山東濟寧州知州。乾隆十六年,被朝廷降職,降補爲巴縣知縣。

他在重慶不僅寫下了大量的詩篇,《巴縣誌》也是在他的主持下編撰完成的。


巴縣誌


不扯遠了,還是說回到夜雨石吧。

這塊夜雨石,狀如竹筍,白天和別的石頭無異,但每天早晨,人們發現這塊石頭總是溼漉漉的,上面還有露珠滾落下來,就像是夜裏下過一場雨似的,無論多麼乾旱的天氣都是如此。

更神奇的是,石頭下方有一個小坑,坑裏總有慢慢的一坑水,剛纔夠這裏百姓的生活需求。

關於“夜雨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有一年,幾個月不下雨,浮圖關又位於山頂上,沒有水源,關上的人們需要到遠的地方去打水,或者下到山腳的長江或嘉陵江去挑水。

爲了讓老天下雨,百姓們天天跑到山上去祈禱。

有一天,巫山神女前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會,路過佛圖關上空時,見一股怨氣沖天,掐指一算,原來是有旱魃受命在此作怪。


巫山神女


神女不能違了天意,但又不忍看百姓受苦,於是化着一個村婦,挎着個籃子就來到了佛圖關上。

她來到一戶人家,說自己口渴了,討口水喝,女主人很好客,拿出家裏僅有的半碗水給了神女,連說對不起,家裏就只剩這一半碗了。

神女喝了一口之後,一口水噴到路邊的大石頭上,然後就消失不見了。

第二天早上,女主人出屋,見路邊石頭上溼漉漉的,就像是昨晚下過雨一樣。

可晚晚並沒有下過雨,她很好奇,就走近查看,這才發現石頭下面多了一坑水。

從此之後,關上百姓再也沒爲缺水發愁過。

因爲這石頭總是在夜裏出水,所以大家就給取了個名,叫“夜雨石”。

雨中的佛圖關


第二、夜雨寺

神女賜下夜雨石的事,很快在人們的口中傳開了,大家爭先跑到這裏來朝拜、燒香祭祀。

後來有人出頭,組織大家捐錢捐物,在夜雨石上蓋了一間廟,取名爲“夜雨寺”(重慶合川也有一座夜雨寺),寺廟內供奉有“夜雨神像”。

巴縣知縣王爾鑑在參觀完了夜雨寺拍,親自將“佛圖夜雨”定爲“巴渝十二景”之一。

那麼這“夜雨寺”到底建於何時?

其實,關於“夜雨寺”,也有一種傳說,說是宋朝末年,張珏守重慶,元朝大軍來攻,元軍大將耶連答兒認爲,山上缺水,只要將其圍住,自然不攻自破。

於是將佛圖關圍得水泄不通。


佛圖關石刻


佛圖在山頂上,山上的水根本不夠幾千守軍喫喝。

元軍一圍就是十多天,守軍眼看就要堅持不下去了,這天夜裏,有神女施法,在佛圖關上空降下了一場大雨,而且這雨只在佛圖關雨,山下的元軍陣地,一顆雨都沒下。

因爲這一場雨,元軍大敗而回,

重慶人民爲了感謝神女夜裏送水,於是修了一府寺廟,取名爲“夜雨寺。”

但《重慶文物總目》一書卻有另一種說法。

據《重慶文物總目》記載:“夜雨寺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坐北朝南,懸山式屋頂。中爲抬梁式結構,兩旁爲穿鬥式結構。面闊五間19.2米,進深四間, 通高5.85米,基高0.8米,門前有垂帶式踏道6級。”

兩者相關了幾百年,但從乾隆年間的王爾鑑所記,可以看出寺廟的修建時間應該早於乾隆年間。

《重慶文物總目》中的記載似乎不準確。

這麼說起來,李商隱寫《夜雨寄北》時,和夜雨寺建立時相差了幾百年,但“夜雨石”肯定是很早就有的,李商隱到了浮圖關,必定要去參觀一番。


佛圖關公園內的指示牌


第三、夜雨寺去哪裏了?

那麼,如此有名的“夜雨寺”,爲何後來消失了呢?

這裏也有一個傳說,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確有文字記載。

“明季一守寺僧人,疑石下有至寶,鑿壞無存矣。”

說是在明朝時有一個遊僧,一路遊歷來到了佛圖關,借住在夜雨寺。

可這個和尚不是好人,他見夜雨石那麼神奇,猜測下面一定有寶貝。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用錘子砸碎了那塊石頭,又在石頭下挖地三尺。

然而下面什麼都沒有。

經他這麼一搞,不但石頭毀了,石頭下也不再出水了。

和尚知道闖禍了,當夜就逃之夭夭。

從那之後,佛圖關上一連乾旱了好幾年。

從那之後,夜雨寺的香火慢慢就斷了,寺廟也破敗了。

王爾鑑曾撰文說:“然故老言,明季守土者疑其下異寶,鑿壞無存矣,噫!”


佛圖關


夜雨寺雖然破敗了,又歷經數次戰火,特別是軍閥混戰時期,更是毀得嚴重,但大部分建築仍在,一直到抗戰時期,主建築都還在。

當時國民黨當局還在這裏舉辦過軍官訓練團。

因爲訓練團的學員們亂搞,大家就編了一句隨口溜:“浮圖關訓練糊塗官(佛圖關也只浮圖關)。“

委員長聽說後非常惱火,當場就下令將佛圖關改爲了“復興關“,解放後才又改回了原名。

(關於佛圖關的歷史,後續單獨撰文介紹,敬請關注)

那麼,夜雨寺最後是毀於誰手呢?

我們先來看看夜雨寺在現在的什麼位置。

《重慶文物總目》是這麼說的:位置在佛圖關東門--迎慶門內(原114中學內)。這座以“夜雨”作爲寺名,供奉“夜雨神像”的寺廟,早在200年前就被定爲“巴渝五景”,極負盛名。

而寺廟最後的一部分建築,在2009年5月,爲修建渝中區職教中心的實習操作樓,夜雨寺被徹底毀掉,取而代之的是4層高的鋼筋混泥土大樓。


渝中區職教中心大門


當時就有人指出,“這舉令人痛心,令人憤慨,是對重慶文化底蘊的摧毀,應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07年時,重慶市本來打算將夜雨寺重建在鵝嶺公園內,但夜雨寺的產權屬於渝中職教中心,雙方協商未果,只能作罷。

第四、夜雨石的科學依據

如今前去佛圖關公園遊覽,站在最高處的懸崖下,抬頭上看,可見懸崖上滴水成珠,無論晴天下雨,天天如此。

佛圖關最高處,爲現在重慶大坪醫院的後山,那裏聳立着一座電視塔,老遠都能看得見。

那個地方,在山的最高處,按理不應該有水浸出來,可神奇的是,那裏的水就沒停止過,懸崖下長滿了芭蕉樹,全是上面滴來的水養活的。

筆者大膽猜測,當年和尚搞壞了夜雨石,下面不再出水,那股地下水一定是從地下的石峯中流到懸崖上了。


電視塔下的芭蕉樹


爲何夜雨石一天夜裏就溼漉漉的呢?

實際上,這都是地重慶地處的位置造成的。

由於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以及屬於內陸盆地的地理位置,導致大部分時候都是綿綿陰雨天,於是造就了“巴山夜雨“的美景。

不但佛圖關上夜雨寺有此景,不遠處的華巖寺也有類似的美景,“華巖八景”中就有“疏林夜雨”一景。


華巖寺


道堅法師就寫有華巖八景詩,其中一首爲《疏林夜雨》:

且隨猿鶴寄煙霞,

記取疏林夜雨斜;

待老山中無世故,

一籠修竹即吾家。

如今的夜雨寺,並沒有完全消失,最近一次文物普查中,夜雨寺並沒有消號,仍在重慶的文物保護名單中。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佛圖關仔細探尋,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喲。

(如果你對老重慶曆史感興趣,一定要加關注喲)

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