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17日訊 山還是那山,多的,是周邊一棟棟漂亮的廠房和民居。地還是那地,種的,是一片片高效產業一望無際。

黨旗飄揚的地方,就有希望和方向。秀峯村在原來的脫貧路上是如此,在而今的小康路上亦是如此。

翻開秀峯村的脫貧致富歷史,總有一束信仰之火灼灼燃燒,照亮前行之路,讓村民致富路途越發光明、多彩,生活越發富裕、幸福。

“黨建+”解鎖產業發展新密碼

盛夏的秀峯村毓秀鍾靈,綠蔭成林,鳥鳴啁啁,一派鄉村好風光。

駐足村口,串聯景區天洞的紅色道路蜿蜒盤旋,穿過素有“獨山曉翠”之稱的獨秀峯,放眼望去,田野裏連片的鐵皮石斛大棚延綿起伏,與墨綠山巒、藍天白雲交相輝映,讓人瞬間心曠神怡。呼吸着清新空氣,聆聽着鳥兒歡歌,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裏,村民的歡聲笑語不時飄入耳畔,村落裏到處瀰漫着幸福的味道。

村主任蒙澤近介紹,秀峯村是一個以旅遊和高效農業爲主導產業的特色專業村。“當前,我們村種植的鐵皮石斛、白芨、葡萄、青菜、西紅柿、茄子等經濟作物約3000餘畝,人均年收入1.5萬元,已邁入小康村行列。”

蒙澤近的自豪來自村裏近幾年的產業實踐。也正是產業,挑起了該村脫貧攻堅的“大梁”。

秀峯村區域面積30平方公里,共轄21個村民小組,1863戶8300人。耕地面積9419畝,且較爲連片集中,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發展條件相對較好。

“傳統農業生產效率低、收入不高,依靠其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太難了,也糟蹋了我們村這麼好的發展條件。”蒙澤近說,2012年以來,在縣、鎮引導下,秀峯村較早地在全縣實行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並依託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走上了高效農業之路。

在秀峯村,只要有產業,就有黨員示範戶。在村裏提起石明慧這個名字,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滿滿的誇讚。“300多畝蔬菜基地,經營得這麼好,真是本事!”“不愧是省級勞動模範,我們村的驕傲!”“跟着她,有奔頭!”

黨建引領,支部發力,黨員聚集在產業鏈上。村委會副主任艾其寬告訴記者,秀峯村共有125名黨員,像以石明慧爲代表的黨員致富帶頭人,全村就有78名。

2014年以來,秀峯村共識別進入貧困戶403戶1606人。找準產業這個脫貧“準星”,加上一系列扶貧政策的支撐,村黨組織更多考慮的是如何變“輸血”爲“造血”。

依託落戶的綠健神農和濟生兩家大型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村裏四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抱團,將農戶組織起來跟企業合作,在支部引領下,以“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實施利益聯結,村民紛紛用土地、種苗、資金(“特惠貸”或量化到戶扶貧資金等)入股企業,參與經營分紅。2014至2016年,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年戶均分紅2000至3000元,參與田間管理的,還獲得了另外的工資報酬,全村共有250戶貧困戶受益。過程中,村裏的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發展至13家。2015年,秀峯村實現了脫貧摘帽。

2016年,秀峯村黨支部捕捉到了全省發展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的東風,喚醒了沉睡億年、鬼斧神工的天洞地質奇觀, 引入客商、帶領羣衆積極開發。2017年僅用6個月時間,打造了億年洞天、千畝花海、鄉愁田園、民宿民居,迎來了黔南州第十一屆旅發大會,並獲國家3A級景區掛牌。

“我們村還有213戶712人尚未脫貧,因家中多有老幼病殘,主要勞動力不能長時間外出打工或投入較多精力和勞力去發展生產。”蒙澤近說,針對這一情況,駐村工作組與村支兩委共同擬定了依託主導產業,開展產業和就業扶持的主要工作措施,在幫扶的傾斜下,他們的脫貧指日可待。落戶企業22家,建成12家;農家樂12家,旅遊購物商店33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13家,家庭農場64家;全村農業產業化率85%,2017年農民存款餘額1.35億元……如今的秀峯村,正用“黨建+”這把金鑰匙,解鎖產業多元發展的新密碼。

“125”奏響小康征程歡樂頌

沿着道路進村,不遠處的空中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讓人不由心之嚮往,加快了前行腳步。越發走近,滿眼的新綠與鮮紅的旗幟形成了吸引眼球的最佳組合,紅旗正後方,是一排黃牆黑瓦的古樸房屋,屋內不時傳來村民的朗朗笑聲,好一個秀峯鄰里中心。

艾其寬介紹,秀峯村鄰里中心是縣裏支持的項目,目的就是在全縣打造村“陣地標準化、制度規範化、功能多樣化、活動經常化”的樣板,建設共花費了4800萬元,縣裏補助50%,鎮裏補助30%,村集體出20%。中心佔地48畝,總建築面積8888平方米,村級辦公場所3600平米。

“辦事、學習、休閒、看病、購物排樣排可以,這在以前,我們想都想不到。”村民蒙煥嬌說,用當下時興的詞語形容自己的感覺,就是幸福。

爲了村民的幸福,衝鋒在前的,是村“兩委”班子這個核心。“這得益於縣裏敢於改革,對村幹部實施的職業化管理,有了機制的激勵、保障和約束,我們村班子發展產業幹勁十足。”秀峯村支部書記譚勝昌說。

要鼓自己的腰包,還要“肥 ”羣衆的荷包。爲此,秀峯村“兩委”班子一門心思地發展“專業村”、壯大村集體經濟,既要保項目建設,又要維護羣衆利益。目前,全村累計投入道路建設資金6000餘萬元;配合完成徵地400餘畝、土地流轉1200餘畝;已落戶企業有22家,招商引資簽約資金21.8億元,到位資金4.5億元。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近年來,在黨支部的引領下,該村探索推行“支部+企業+產業+農戶”發展模式,現代高效農業一路高歌,鄉村旅遊產業蒸蒸日上。村民成爲產業的受益者,變身股民、藍領、農家樂老闆、鄉村導遊、民間農藝師,逐步實現“四賺”,即流轉土地穩賺、家門口務工好賺、發展鄉村旅遊多賺、村集體與羣衆共賺。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鄰里“學富美樂安”的幸福家園建設理念,隨之在秀峯村黨支部產生,並得到村民認同與支持。

近年,秀峯村以鄰里中心爲主陣地,找準羣衆意願,從學入手,通過農民講習所、村級黨校、村民夜校,講政策、講思路、講產業、講技術、講鄉風文明、講村民自治……,同時,充分利用各種節慶、民間傳統節日和農閒時節,經常開展農畜產品比賽、農民體育競賽、文藝表演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羣衆積極性,強化了幹羣聯繫,爲各項工作開展營造良好了的羣衆氛圍和羣衆基礎。

“黨員致富帶頭人產業有規模,經營有頭腦,支部就經常組織他們教大家種養殖實用技術,有時乾脆直接帶我們出去見‘世面’,我們喜歡這樣的方式。”村民蒙澤貴說,類似這樣的培訓,今年以來,村裏就組織了20多次,因爲學到的東西比較實用,大家的學習興趣都提起來了。

“拓展思維,黨建就能變成重要的生產力。”譚勝昌說,以往,很多人認爲黨建就是務虛,往往是說教當頭,但是打破思維,找到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的結合點,黨組織就能成爲撬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支點。

在鄰里中心二樓圖書室,一側的牆上載着秀峯村黨支部及黨員滿滿的榮譽。自2011年以來,該村3次獲州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好基層黨組織”稱號,2018年,被省、州同步授予“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榮譽。2014至2015年度,秀峯村獲州、縣“文明村”、“創建示範村”稱號,2017年獲省級文明村稱號。

當前,秀峯村“一個核心”增活力、“二產支撐”帶致富、“五個鄰里”建家園的“125”黨建工作模式,正在全縣推廣。

如今的秀峯村正向建成富、樂、學、美、安的“五鄰家園”邁進,村民小康路上的歡樂頌已經唱響,一幅村容整潔、生態怡人、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社會和諧的美麗家園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韋亞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