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雲南藏回則恰恰相反,他們是“藏化的回民”。在長期的交往中,一些藏民選擇了皈依伊斯蘭教,並認同自己的回族身份,這就是青海藏回的來歷。

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生活着一羣使用陝甘方言,保持清朝西北民風的中國人,他們被當地人稱爲“東干人”。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東干人源自同治年間的白彥虎義軍早已人盡皆知,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東干人,白彥虎還意外成就了一個鮮爲人知的神祕族羣。

“藏回”是我國回族大家庭的一個特殊族羣,主要分佈於青海化隆的卡力崗地區和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前者爲回化的藏民。公元651年,西域大食國與唐朝正式通使後,阿拉伯和中亞的商隊就頻繁地出現在青藏高原的西部。

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內,因貿易和戰爭等原因,克什米爾、印度、新疆等地的穆斯林不斷進入青藏高原。到了十三世紀,伊斯蘭教已經在青藏高原邊緣站穩了腳跟。在長期的交往中,一些藏民選擇了皈依伊斯蘭教,並認同自己的回族身份,這就是青海藏回的來歷。

雲南藏回則恰恰相反,他們是“藏化的回民”。由於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關於雲南藏回來源有很多種說法。有些學者考證,他們爲清朝乾隆年間,進入藏區採礦的的大理和陝甘回民的後裔;也有些學者認爲他們是咸豐年間,杜文秀在大理起義失敗後,逃亡到藏區的回民。

迪慶的藏回卻一致否認以上兩種說法,他們口耳相傳的當年白彥虎被清軍圍困時,他的妻兒和部衆分五個方向逃難。東干人是北路突圍的倖存者;而他們則是南路突圍的倖存者。時至今日,他們仍管太陽叫“日頭”,麪餅爲“鍋盔”,饅頭爲“饃饃”,我們爲“俺們”,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據他們介紹,迪慶藏回在歷史上經歷了三次重要的遷徙。他們的祖先最先在香格里拉縣城落腳,並建立了回民聚集區,稱之爲“北門街”。僅過了二三十年時間,由於安南發現了金礦,大批迴民又遷居安南。

得益於金礦開採帶來的豐厚利潤,回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人口也迅速增加。可是短時間內的暴富讓他們引來了當地實權派的不滿。很快藏族土司和漢族地主聯手殺害了金礦的回民課稅官,還一把火燒燬了安南的回民村。

因懼怕報復,部分回民躲進深山,其中有十幾戶人家最終選擇在迪慶的哈巴雪山山腰處落腳。哈巴的回民村建成後,流落到其他地方的回民後來也陸續來到哈巴。最終形成了安南和哈巴兩處主要回民聚集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