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心绞痛周联合义诊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包括施维雅中国区总经理Stephane MASCARAU先生在内的数十位来自施维雅中国的志愿者积极加入了义务宣传心绞痛科普知识的队伍,他们精心编制的“从心出发,快乐健康操”3分钟心血管患者健康生活操,不仅将每一处活动现场的气氛带动了起来,更使得“合理运动改善心绞痛患者身体状况、加快康复”的概念深入人心,让患者在科学认识心绞痛和运动的关系的同时,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且心血管病死亡率仍位居首位,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原因40%”,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霍勇教授表示:“有研究发现,80%以上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的症状,约1/3的患者心绞痛未得到控制,我国心绞痛的管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早上起来总觉得胸闷,有时还会像火烧一样,不过一般几分钟就好了,这正常吗?

加班特别累的时候,突然一阵胸痛;我这么年轻,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病吧?是压力太大引起的应激反应吗?

我爸用药后最近好像没再心绞痛了,药也就停了,抽烟喝酒也恢复了,这对他的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吗?

最近频繁心绞痛,吃药后,控制的比较好;以后还能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吗?

……正确认识心绞痛,谨记三个“不”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我国目前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1100万。且心血管病死亡率仍位居首位,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原因40%”,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霍勇教授表示:“有研究发现,80%以上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的症状,约1/3的患者心绞痛未得到控制,我国心绞痛的管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此次国际心绞痛周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针对我国患者对于心绞痛的常见误区,霍勇教授提醒患者需要注意三个“不”:

不一定会痛:“心绞痛”这个名字很容易让公众和患者产生误解,首先会认为一定有痛感,而且疼痛部位一定在心脏附近,其实这些都是误区。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感;即使患者有痛感,也可能表现为其他部位的疼痛,比如后背痛、肩膀、手臂疼痛等。这些误解导致很多的心绞痛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救治。

不能扛:心绞痛一般持续时间为2-10分钟,很多人常常对心绞痛抱有“扛一下就过去了”、“小病小灾,不要小题大做”的错误认识。如果发现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窒息感或胸闷等症状,极可能是心绞痛征兆,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采用规范治疗。即使是心绞痛频繁发作的患者中,也有高达44%的患者未得到最佳药物治疗;且45.1%的患者使用抗心绞痛药物不超过1种,药物治疗严重不足。而大多数心绞痛患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心绞痛个体化治疗专家的最新共识,基于患者个体、合并症和病理生理状态的“钻石型”个体化心绞痛治疗策略正逐渐成为主流。在传统血流动力学药物基础上,能量代谢调节剂可进一步降低81%心绞痛发作。

不停药:调查数据和临床经验均显示:大部分心绞痛患者在用药后症状减轻,之后就不再继续去医院就诊、或擅自停止用药了。但医学研究发现,患有心绞痛的病人相比没有心绞痛发病史的病人,会增加15%-30%的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32.7%冠心病患者治疗后仍有心绞痛症状,即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月持续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仍高达30%。因此,药物治疗仍然冠心病和心绞痛治疗的基础。心绞痛发生后,坚持定期检查、遵医嘱持续规范用药才是长期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2019国际心绞痛周”中国站患者教育和义诊活动落幕

2019年4月27日,南昌,随着第二十二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的召开,“2019国际心绞痛周活动”今天也向来自全国的心血管领域各路英雄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全国心血管健康科普工作成绩单;而首届国际心绞痛周患者教育和义诊主题公益活动也圆满落下帷幕。在北京、杭州、广州、上海、济南、乌鲁木齐等六大城市陆续开展的为期一周 “你的心痛,我的责任”2019国际心绞痛周患者教育和义诊主题公益活动上,众多参与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获得专家耐心的回复。

作为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认识心绞痛”全球行动中的重要一站,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主办,施维雅中国支持的“认识心绞痛,从我做起”行动中国区项目于2018年11月正式启动,并确定每年4月份举办“国际心绞痛周”。2019年“国际心绞痛周”首次举办,获得了全球范围内62个国家的积极参与,通过线上线下多重方式,提升对于心绞痛疾病的认知水平、全方位改善心绞痛疾病管理状况。

2019年4月19日至27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附属二院、中山大学附属一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约500位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专题讲座,并为1000余名患者进行了义诊。其中仅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有ESC项目中国区协调人、北京大学心脏中心刘兆平教授等8位专家亲自参与患教和义诊,为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细致的诊断与讲解;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的患者教育和义诊项目,为当地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难得的全面了解疾病特征、纠正认知误区和接受规范义诊的机会。

将患者教育活动、公益义诊、疾病科普宣传等活动相结合,“你的心痛,我的责任”2019国际心绞痛周主题活动内容丰富立体又极具实用性,给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有效传递心绞痛科学防治知识。

4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4月2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月23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4月2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4月26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3分钟快乐健康操 既认识心绞痛又适合运动

国际心绞痛周联合义诊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包括施维雅中国区总经理Stephane MASCARAU先生在内的数十位来自施维雅中国的志愿者积极加入了义务宣传心绞痛科普知识的队伍,他们精心编制的“从心出发,快乐健康操”3分钟心血管患者健康生活操,不仅将每一处活动现场的气氛带动了起来,更使得“合理运动改善心绞痛患者身体状况、加快康复”的概念深入人心,让患者在科学认识心绞痛和运动的关系的同时,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施维雅中国区总经理Stephane MASCARAU先生和志愿者们演示“从心出发,快乐健康操”

“我们为本次国际心绞痛周联合义诊行动的圆满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次行动中有很多施维雅中国的员工作为志愿者工作在第一线,近距离倾听中国心绞痛患者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这是施维雅为满足中国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的全新尝试,践行‘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杰出贡献公益企业’的责任。”Stephane MASCARAU先生在本次行动圆满落幕之际表示,“施维雅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40年来,施维雅中国一直将中国心血管患者的健康获益视为自己的责任。未来,施维雅中国将继续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与各地专业医务人员一起,为患者提供创新治疗药物和方案的同时,关注慢病患者的治疗需求,积极投入各项工作,提升疾病认知、诊疗水平,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