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中的卫国,地盘真的好小、存在也感真的好弱,但是由于其“存在时间长”这个因素,而经常成为历史讨论的焦点。有一派观点认为它存在了831年,还有的认为是907年,无论哪种观点,这样的国祚时长相较于从秦朝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属于是几倍以上的“超长待机了。

但是由于周朝本身就拥有近八百年的国祚,因此只要是个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只要能够坚持跑到战国末期,其国祚都很长,从这一点上看卫国并不算是个什么特例。之所以很多人喜欢议论它,是因为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唯独留下了这个卫。像齐、楚、赵那样雄极一时的大国统统被灭了,如此的小的卫居然存活下来,能不成为焦点么?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留存下来的那个卫,真的是卫国么?它真的是战国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么?卫国的真实国祚到底有多长?


这就要从卫国的建立时间说起,整个周朝的分封最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周武王立朝分封,向齐、鲁、燕、晋这些老牌诸侯国,其开国国君要么是开国功臣,要么是武王族人;第二次三监之乱后周公平乱,把原先三监的地盘拿出来分给周王室成员,以及没有参与叛乱的前朝天子嫡系传人;第三批是东周建立,周平王分封护送迁都的有功之臣。卫国就属于第二批次诞生的成员,它是周公把三监里原先管蔡的百姓,也就是前朝商代首都子民迁到了卫,并把这块地和这些人封给了自己的弟弟,也是周武王同父同母的胞弟康叔封。


也就是说卫国跟其他那些数量庞大、面积又都不大的中原诸侯国一样,是最正宗的姬姓王室诸侯国之一,所封爵位跟齐国持平,都是侯爵,那年是公元前1115年。

最初的卫国封地位于今天的河南豫北地区,国都朝歌,也就是商朝盘庚的首都,单从这一点上看,周公对于这个亲弟弟待遇还是很高的。同时卫侯也确实不服王室众望,一直作为拱卫天子的重要力量,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外族入侵其他诸侯国都不再理睬、周幽王被杀的情况下,卫侯与晋、郑两国一起出兵护送周平王迁入中原定都洛邑,卫武侯也就成为了建立东周的大功臣之一。周平王为了感谢卫国,把它的爵位等级从侯爵提升到了公爵,卫武公也就成了第一个卫国国公。


但是当时的少数民族,也就是所谓夷狄蛮戎,并不是都生活在边疆,而是与华夏交错分布的,因此哪怕是被加在中间的卫国也能被狄入侵。春秋初年卫懿公就成为了最早被入侵者杀害的公爵,卫国也就亡国了。其继任者带着子民逃亡邻居曹国境内,一年后狄人抢完也陆陆续续走了,卫国又得以复国,不敢回朝歌就集体迁徙到了楚丘。此后三十年间,狄人又曾数次入境骚扰,被打怕了的卫成公干脆迁到帝丘,也就是现在的濮阳一带,这才算逐渐安定下来,并开始慢慢发展的有模有样。


这一次短暂的亡国确实不是卫国的终结,但下一次就不一样了。

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天下卿大夫阶层的崛起好像特别流行,就连这么小的卫也不能幸免,国力开始衰微。作为诸侯霸主的晋国卿大夫造反成功,三家分晋历史进入战国,魏国也就成为了战国首雄。卫国从此作为魏国的盟友兼附庸,一直跟在魏国屁股后边跑,它们曾一起攻赵、一起防齐、一起被齐围魏救赵,但后来还是被魏国给灭了。公元前254年魏国杀卫灵公,找了个两百五十多年前卫庄公的所谓后裔为君,也就是说魏王把原先卫国这块地封给了一个傀儡,虽然仍然叫卫,但已经不是国了。因为这种封地属于是诸侯国君下封的,而不是周天子封的,不仅不再是诸侯,更没有原先的公爵爵位,只能称君,跟著名的孟尝君、信陵君他们类似的地位,也就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罢了。


至此,原先那个卫国无论是从国君传承上还是从封地地位上,都已经彻头彻尾的亡国了,之后的这块地方的领主只能叫卫君。从三监之乱被平息的公元前1115年,到卫灵公被杀实际上亡国的公元前493年,实际存在了622年而已,后面的旅程都是在君属领地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卫国实在战国七雄中没有一个灭亡之前被灭的,这才是正常的逻辑,同时也是史实。

这样看来卫国并不算是个例外,而是跟其他小国一样有着命运多舛的经历。百年后魏国又杀卫君,这次魏王干脆让自己的女婿作卫君,可见当时这个早已不是诸侯国的卫,是完全被魏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后来秦伐魏,占领大片领土,其中就包括卫君这一小块,秦王干脆把这个卫又废掉,另外在现在河南沁阳一带划出一块封地,另立原先姬姓的卫国后人为君,秦始皇终其一生都没动他,秦二世将最后一代卫君废为庶人,才彻底终结。


所以严格的说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国是秦,因为由秦国变成了秦朝,原先的那个诸侯国秦也就随之消失了,倒数第二个当然是齐。本来文章写到这儿也该完成了,但是还得提一句,因为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虽然卫早已名存实亡,秦朝天下也早已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虽然卫不是诸侯国,但它起码还是仅存的最后一块小封地,为什么秦始皇终其一生都不把卫君废掉呢?原因很简单,商鞅、吕不韦都是卫国人,没必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