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型房屋收到了一位來自雲南羅先生的投稿,羅先生說他最近回了一趟老家,看到堂哥家正在建房,這建新房本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但羅先生說看到當地施工隊的一些做法,又讓他感到擔心,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在當地大部分村民建新房都是採用磚混結構,一來是對施工隊要求不高,二來是可以節省不少造價。但由於當地很多年輕人都在外務工,所以很多人會把房子全包給施工隊,然後讓父母監工。而父母對很多建房知識不太懂,建房過程中施工隊就投機取巧,怎麼省事怎麼來。

這不,羅先生堂哥家就發生了這樣一情況,施工隊在加蓋樓層時,構造柱是設置了,但總感覺哪裏不對勁。仔細一瞧,整個構造柱都沒有留設馬牙槎,這裏可能很多人就會問,馬牙槎是什麼,在磚混結構中能起到什麼作用,牆體砌築時如何留設?

馬牙槎是磚牆留槎處的一種砌築方法,當砌體不能同時砌築的時候,在交接處一般要預留馬牙搓 ,作用是讓牆體和構造柱結合更好,主體更加牢固,增加房屋整體的抗震性能。

磚混結構中,砌體與構造柱連接面上砌築馬牙槎,先砌牆,後澆注混凝土構造柱。砌築馬牙槎時,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於60mm,高度不宜超過300mm(6皮磚),砌築時應先退後進,對稱砌築。

且應沿牆高每500mm設置2Φ6水平拉結鋼筋,伸入牆內不宜小於600mm,鋼筋的豎向移位不應超過100mm。然後將鋼筋底部清理乾淨,再安裝模板,與梁板一起澆築混凝土。

所以,農村自建磚混結構砌築構造柱時,建議大家還是應該留設馬牙槎,畢竟房子是我們要住一輩子的,不是住一天兩天,房子的整體穩固性和安全性我們還是要考慮的。

大家對於農村自建房構造柱不設馬牙槎還有其他看法嗎?

關注新型房屋,更多建房知識、鄉鄰曬家、戶型圖紙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