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里入股申通,70後“打工妹”套現146億隱退江湖

快遞行業早期遊離在法律的邊緣,經歷了長期的野蠻生長,後來搭上了淘寶的順風車,才得以“轉正”。

自媒體良大師10月28日報道,2019年3月,阿里巴巴以46.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申通快遞14.6%的股份。8月,又收購申通31.35%的股份,約定收購價爲99.82億人民幣。這樣算下來就是:阿里巴巴總計以146.42億的價格,收購了申通45.59%的股份,由此成爲申通的第一大股東。

出售股份者正是申通的兩位創始人:哥哥陳德軍和妹妹陳小英。兩人由此套現146億,從此金盆洗手,退隱江湖。 但是陳小英的經歷較爲傳奇,她是申通真正的創始人。

1993年,上海盛彤實業有限公司開張了,這就是申通速遞的前身。當時速遞業務是塊禁地,郵政相關部門並不允許民間經營,所以做這行當是有風險的。所以,陳小英當時所做的業務,不僅辛苦,還要提防各種盤查。 創業初期,陳小英每天撥打上千次電話,工作時間常常超過17個小時,沒有娛樂,沒有休息。

業務慢慢變大了,陳小英開始對“盛彤”這個名字有點挑剔,不順口,也沒有張力。一日,另兩個近音詞蹦入她的腦中:“申通”。而“申通”有着更好的寓意:“申”是上海的簡,“通”是四通八達之意。於是“申通”二字就此定下。

隨着業務的壯大,申通人手不足,成爲了發展瓶頸。快遞與其他行業不同,從業人員的誠信很重要,否則捲走財物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找老家的人。鄉里鄉親,知根知底,信用問題自然好辦。於是陳小英回老家招人,這條發財路讓衆鄉親趨之若鶩,很快浙江桐廬縣便成爲快遞從業者,最主要的輸出地。

人員的到位,再加上採用的“加盟制度”,申通迎來了自己的野蠻生長時期。1998年,申通已經擁有了50多個網點,公司員工近2,000人,毅然成爲長三角快遞行業的老大。 在快遞業一直有個固有的說法:順豐和桐廬系,平分天下。此話不假。除去順豐,中國大大小小百家快遞公司,其實都是一脈相承,多爲桐廬人,和申通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同行是冤家,桐廬的這些快遞大鱷們,表面上雖沒有劍拔弩張,但幾乎也是老死不相往來。申通的加盟制,導致內部山頭林立,惡意搶單,隨意賣單,坑騙顧客的現象頻繁發生。

陳小英在普陀寺閉關一週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二級加盟制”。簡單講,就是原來的網點爲“一級加盟商”,給總部交押金。而投遞員要向所屬的“一級加盟商”交押金,成爲“二級加盟商”,可以自攬小片區域。 這種區域管理,互相牽制的辦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改良過的加盟制也變得穩定而有效。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首創了天貓雙十一,陳小英蟄伏良久,感覺大機會來了。在雙十一之際,申通報出2.7塊的地板價。這種大降價操作,讓所有同行啞然失色,申通也迅速拿下淘寶的大量份額。

2010年雙十一前後,申通一度拿到淘寶4成的市場份額,搭上了淘寶的這班快車。陳小英也帶領申通,成功躋身中國快遞業的前三甲。 以淘寶爲首的電商平臺,無疑給中國快遞行業帶來了巨大紅利。此類業務,並不能帶來較高的利潤。但卻能帶來兩樣非常重要的東西:現金流和規模。現金流,有利於快遞巨頭的整體佈局和多元投資。電商業務帶來的規模效應有利於上市。

2016年12月31日,申通快遞借殼上市,陳小英身價破百億。快遞一姐,從此站上人生巔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