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大图

加入能量书仓

不管是自己买手机还是推荐别人买手机,最烦恼的一点就是型号太多,哪怕是同一个品牌,也要像像星巴克那样分中杯、大杯和超大杯,每个"杯型"没准还能再分出个三六九等。

曾经的苹果还只是停留在普通版和Plus版,现在也加入了"超大杯"ProMax,甚至还加了"小杯"(廉价版SE),华为小米三星更是紧随其上,什么Pro、Plus、Max、ProMax、Pro+、、Ultra、Premium……眼花缭乱的型号让本来就选择困难症的人更难受。

咱要是土豪不差钱,肯定无脑选最贵的那个,但咱不是啊。

何况无脑买最贵的,一堆功能用不上也是浪费。可是拿过机型参数对比图各种分析,往往把自己绕进去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啥厂商们"沉迷"搞出那么多个产品线,一个"杯型"不好吗?

首先咱要知道,不管厂商们怎么搞,人家的目的就是赚钱,只要能赚更多的钱,又不违法,什么手段都能用。

一、"您要大杯、中杯还是小杯?"

这句饮料店服务员前年不变的标准用语在手机厂商那里还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

2017年9月,苹果iPhoneX上市,大家以为的9并没来(有传言说是商标被抢注了)。这一年同时发布的还有:iPhone8、iPhone8Plus,加上iPhoneX,自此,苹果开启了的"三个杯型"销售模式。

比苹果更早的是华为,2017年2月,华为发布了P10和P10Plus两款旗舰,一个月后又发布了P10Lite。

其实早在2015年,华为在P8系列的时候就有P8、P8Max、P8Lite。

三星也基本是这个套路,分别是:SLite、S、SPlus。

这个Lite当时在国内还被译为"青春版",说白了就是廉价版。不过后来,这种版本基本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Pro版本。

换句话说:如果以前的"三种杯型"小、中、大杯,那现在就是中、大、超大杯了。真是完美向星巴克致敬。

手机市场"小杯"消失,"超大杯"来袭的转变,是从2017年开始的。

当时世界主要手机市场的规模已经开始出现明显萎缩,这种萎缩意味着,智能手机已经完成了普及,下一波浪潮属于更新换代,属于消费升级。

因此,各大厂商都开始重视起自己的高端旗舰机,提升每台单价。

到了2019年,智能手机市场更加萎缩,同时5G技术出现,在带给厂商新契机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机成本,从芯片到其他硬件,都要换新。

市场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手机价格只能水涨船高,再推出"小杯"手机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花那么多钱买个"廉价版",消费者心理不是滋味。

二、"超大杯不适合您"

也许有人说,为了赚钱,那把中杯砍了得了,干嘛还留着,直接上大杯超大杯,让消费者不得不选择贵的不是更好么?

真不行。事实上,除非所有厂家商量好一起取消中杯,否则你砍了中杯,只剩下很贵的机型,这意味着你放弃了一部分中低端的消费群体。厂家的目的是挣钱,他们不会放弃赚任何人钱的机会,无论富人还是穷人。

既然什么人的钱都得赚,就得看人下菜碟,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机型。

首先就是"超大杯",作为新旗舰,这个机型是整个新产品系列的门面担当,最新的技术突破,往往都会毫不吝惜地放在这个机型上,它的作用是秀肌肉和试探价格上限。同时衬托剩下两个机型的性价比。

华为P40Pro+相机参数

就像余承东说的:Pro+太贵了,并不适合所有人。

因此,大杯和中杯,其实才是主力机型,他们都是用来走量的。

但是厂商在发布会上的宣传,和后续媒体的报道往往又容易把消费者带偏。用"中杯"的价格去跟友商拼性价比,用"超大杯"的技术去跟友商拼性能,田忌赛马的输家,是在这里研究参数的咱们呀。

三、"不换成大杯吗?只要再加4块钱!"

既然说到"借鉴"星巴克,就不得不说心理学的"锚定心理",这也是星巴克在设计杯型时考虑的因素。

大中小杯型的时候,更多人会选择中杯,现在星巴克把小杯去掉换成超大杯,更多消费者会选择大杯,却不是和以前容量相同的中杯。无形中,消费者在商家的诱导下选择了更贵的产品。

手机厂商也一样,取消Lite,增加Pro,其实还不是为了让Plus机型更好卖?这种改变,无形中刺激了消费者去选择更贵更好的机型,让手机厂商攫取了更多的利润。

当我们在参数页面纠结配置和价格的时候,其实已经无意中掉入了厂商的套路里。

就像沈义人说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再想想余承东说的:Pro+不适合所有人。"再加4块"永远是一种诱惑。

今后,当我们面对"廉价版"机型时,是不是也能多一些善意,少一点鄙视,不仅因为它最有可能消失,而是因为你现在知道:

每一个"廉价版"的前世,都曾是你的最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