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鄧發出生於廣東雲浮的一個貧苦家庭,讀了四年書就因貧困輟學做了海員。他少年時代開始投身工人運動,與工運領袖蘇兆徵並肩作戰,先後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

經過工人運動的錘鍊和大革命的洗禮,他迅速成長爲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在給堂弟的書信中,他更是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爲革命事業長年奔波

1946年1月,正在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鄧發給堂弟寫了第一封回信。信中,鄧發流露出對抗日戰爭勝利的喜悅,以及對祖國美好未來的憧憬。因幼時沒條件讀書,鄧發更懂得學習機會的珍貴,他在信中鼓勵堂弟“我希望你能進大學”。

很快,鄧發又收到了堂弟的信,並於3月寫下第二封回信。信裏,他爲堂弟“安心的回到高中就學”而高興,還細心詢問堂弟,需要什麼書籍希望告訴自己,“當儘量設法購寄給你”。

同年4月,鄧發第三次給堂弟寫下回信。鄧發在信中第三次談到堂弟讀書的事:“你希望到大學讀書,我非常贊成,而且我一定負責你到大學讀書的一切!”

對青年一輩的學習,鄧發尤爲上心,他希望年輕人都能多學知識,承擔起建設中國的重任。正如他信中所寫,願意和堂弟“一直漂流到理想的新大陸”,並“真摯地期待”堂弟走上革命之路。

國家偉大前途寄託在青年一輩身上

抗戰八年,我雖未死於戰場,但頭髮卻已斑白了,但常比起遭難的同胞,戰場犧牲之英雄,不但不算得什麼,而且感到無限慚愧!國家所受破壞是慘重的,人民的犧牲,房舍的被蹂躪,這一切固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然而中華民族不但在東方而且在全世界站立起來了。倘若國內和平建設十年八年,中國就會成爲世界頭等強國,人民生活文化將大大的提高。國家未來的偉大前途都寄託在你們青年一輩的身上。現在你在高中肄業當然很好,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你能進大學……

——1946年1月31日

在萬物騰貴的條件下,家庭供你讀書是困難的,然而懂得困難的學生往往是懂得更努力求知識,功課亦往往比優裕而不知困難的學生學得好些。宏賢叔曾來信要我帶你出來做事,我意你還是待中學畢業以後再說。做事的機會還多着呢,復興建設需要人做,國家的命運都寄託在你們青年人身上……

——1946年3月14日

你羨慕我這樣一個漂流的人,你不怕陷於一樣的漂流嗎?如果你真不怕漂流,敢於別開你溫暖的家庭,我當然願同你到海洋、到天空去漂流,像哥倫布一樣,一直漂流到理想的新大陸!我真摯地期待着!

——1946年4月8日

給在香港唸書的堂弟鄧碧羣寫這三封信的時候,鄧發目睹中國抗戰的艱苦卓絕和歐洲戰後的滿目瘡痍,對和平建設國家充滿期望。信中,他和堂弟訴說思念之情,暢敘革命感想,表達了對年輕一輩的殷切期望,以及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然而,鄧發沒能看到他憧憬的中國變成現實。1946年4月8日,在給堂弟寫完回信後,鄧發和王若飛、葉挺、秦邦憲等人從重慶乘飛機回延安,途中飛機失事而全部遇難。寫給堂弟的第三封回信,也成爲鄧發的絕筆信。

【欄目指導】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內容整理】汪祥波 黃幸子

【黨史精讀欄目主持人】李強 張麗紅

【作者】 汪祥波;黃幸子

【來源】 黨史精讀南方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