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流行的国外礼仪大致就两种,一种是合十礼,一种是握手礼。随着中国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苏,传统礼仪也更多的在社会上流行。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礼仪较多。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其他国家的一些礼仪也逐渐在国内流行。如何使用这些礼仪,礼仪背后有哪些文化内涵,为什么各个地方礼仪有如此的不同,中国礼仪产生背景又是什么?还需要我们在进行探讨。

先说下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传统礼仪较多,有跪拜礼,分别为稽首,顿首,空首。这些都是对于特殊地位的人才行的大礼。因为现在人用的少,这里就不多介绍。现在社会还较为常用的就是作揖礼,抱拳礼和鞠躬礼。

无论是拱手礼还是抱拳礼,还是交手礼或者是叉手礼(万福礼)等等,这些由双手的姿势变化行礼的礼,都是揖礼演化而来。

揖礼,即相见礼,起源于周代以前,至少有3000年以上历史。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建立周朝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此后,揖礼行于天下。

当时流行的大礼是跪拜礼,而揖礼没有跪拜礼那么隆重。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时揖:(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拱手向前平伸;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天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拱手前伸而稍上举;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虽然恭敬,有时则表示倨傲。

但是要记住拱手礼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如左右手弄反的话,那可是哀拳,报丧、求饶才用。

古代一般以左为大、为上,为阳。因为心脏居于左,太阳从左边生气,所以左边代表着新生,代表着阳气。而右手则代表死亡,代表阴气。古人一般用右手持兵器,用左手压右手则象征热爱和友谊的意愿。

抱拳礼也叫抱拳揖礼,源于古代军礼,在行军礼时,右手拿着武器,因而,左手抱盖于握着武器的右手背上。

鞠躬礼。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理程度就越大。

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长者表示敬重、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会等活动。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惟有追悼活动才用三鞠躬,在喜庆的场合,鞠躬次数不可为三。

而在日本韩国等长期受到中国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较为流行,见面经常以此行礼。而从传统文化上来讲,较为生疏或者关系一般的人行此大礼对对方是一种折福的行为,就是俗话说的担不起。所以国内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国内流行的国外礼仪大致就两种,一种是合十礼,一种是握手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流行。行礼时,双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和尊敬。遇到不同身份的人,行此礼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合十”并非佛教所创,它是古印度的一种礼法。佛教是沿用这种礼法,后来逐渐成为佛教的专用礼节。印度人认为右手为神圣之手,左手为不净之手,故有分别使用两手之习惯;然若两手合而为一,则为人类神圣面与不净面的合一,故藉合掌来表现人毫无掩饰,最为真实的本来面目。

这种左右手属性定义和中国可以说截然相反,而和伊斯兰教义较为一致。所以这种礼仪应该也属于西方礼仪。

握手礼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礼节。随着欧洲殖民发展,这种礼仪被带到全球各地。不仅熟人、朋友,连陌生人、对手,都可能握手。

握手礼据说源自欧洲,自辛亥革命后传入我国。欧洲战争期间,骑士们都穿盔甲,除两只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铁甲里,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后来,这种友好的表示方式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握手礼。当今行握手礼也都是不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识的人初识、再见时,先脱去手套,才能施握手礼,以示对对方尊重。

而西方的拥抱礼,亲吻礼,吻手礼在中国并未流行。除了收到文化传统影响外,更在于中国人较为注重公共卫生。

在现在一般人看来,中国人是不讲究卫生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喜欢拿这个作为贬低中国人素质的一种表现。但是事实上,中国人更注重卫生,只是中西方对于卫生理解不同,对于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也有不同认知。

首先谈个人卫生,现在意义上的个人卫生就是清理自己。而深入理解人身的污垢,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自己的一道防护。什么时候清理,如何清理,也是卫生知识。

而公共卫生,中国人做的较好。一方面的个人排泄物,因为中国人很早的懂得万物轮回生长之理,所以把粪便收集一起用于农田,同时也减少了公共污染。而西方人一直不明白其中道理,据说直到现在西方很多地方随地大小便还很常见。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国人行礼是自己左右手接触行礼,而西方人是要接触对方,这就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染。握手还较少相互传染,而接吻拥抱方式导致更大范围、更直接的传染。在加上西方人对于个人卫生认知理解的偏差,将本来可以作为保护层的身体污垢清理的干干净净,导致第一道防护层消失。所以瘟疫在西方很容易流行。

当年中国文豪郭沫若曾经大力提倡不要握手,见面行拱手礼。随着中国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苏,传统礼仪也更多的在社会上流行。这其实并非单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也包括对于公共卫生的一种更深刻的认知。

除了上述卫生之外,其实中国古人制定如此礼仪,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每个手势其实都有内在信息在里面。在诸多的礼仪中,都是为了表示友好与和平,为了给予对方一种安全感而演变出来的。本质上说,每种礼仪背后都有一定的攻击性在其中,差异的只是攻击性的多少。

首先我们看下各种手势对应的信息。

手心朝下一般比较主动,地位较高;手心朝上比较被动,地位较低。

这是手心朝下的图片,代表让对方过来,一般是长辈呼唤晚辈,比较善意。

这是手心朝下的图片,代表主动抓取东西,或者也可以较为主动的给予。

这是手心朝上的,同样代表让对方过来,一般是挑衅或者藐视,通常这样的行为会针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人,对于弱者或者年幼的晚辈通常不会。也代表着敌意或者恶意。

这是手心朝下的图片,代表索取,或者也可以是给予。只是要等对方来自己拿。所以我们在看一个人给另外一个人,是不是真心要给的时候,就看他的手心是朝上还是朝下。

而握手则是相互抓取对方的手,在这个时候,还是有可能给予对方打击的,而且如果双方实力悬殊较大。弱者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合十礼较为显得和平一些,因为是自己的左右手接触。但是也有一定的攻击性。只是强度较弱。

而只有中国的礼仪是诸多世界性礼仪中最能给对方安全感的。这种安全感不只是生理上的,而且是心理上的。因为这种文化源自天地,源自远古,源自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总结。或许也是通行于世间历史最为久远的一种礼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