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上,“青岛港多次创下昼夜海铁联运操作箱量突破1000车高产纪录”出现在《释放“智慧港口”红利显示活力韧性》一文中,文章对青岛港“科技助力,自动化码头箱量同比增6.5%”的成绩做了详细报道——

现场空无一人,但见装备穿梭,从集装箱抓取到装卸,生产作业行云流水……截至3月26日,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箱量同比增长6.5%。

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青岛港提前布局,全方位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释放“智慧港口”红利。

往日熙熙攘攘的客服中心大厅,如今看似冷清,但业务员们都在忙碌。“通过‘云港通’等线上平台承接业务,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办妥。”客服中心经理黄克峰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青岛港迅速暂停面对面业务,依托“云港通”等业务平台推行线上沟通、网上办理,既减少了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又促进低成本、便利化、高效率服务。截至3月26日,客户通过“云港通”与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办理缴费等业务12400多笔,占总体业务办理量八成以上,同比上升288%。

疫情期间,青岛港还主动对接市场,通过密集的内陆港网络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制定落实15项措施帮助客户解决最紧迫的问题。2月以来,青岛港海铁联运中心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3.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2%,多次创下昼夜海铁联运操作箱量突破1000车的高产纪录。

青岛港共有外贸航线143条,3月以来已全面恢复。“在海关等单位支持下,我们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货物通关‘零延时’,通关时间同比压缩20%以上。今年春节以来,累计兑现承诺保班集装箱船舶1000多艘次,精品航线直靠率90%以上,船期保障率90%以上,中转箱对接率100%。”青岛港集团董事长贾福宁说。

今天,青岛市商务局市场配置促进处处长、一级调研员于浩在《行风在线》节目中介绍,我市积极发挥口岸协同,拓展贸易业务新领域。依托自贸片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政策优势和青岛口岸的港口物流服务优势,发展保税混矿、保税油品混兑等新型业务,推进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落地,推动大宗商品进口交易发展。在航运、金融等部门的支持下,青岛港从以往单纯的原油物流仓储服务向油品的运输、交易、金融等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发展,将油品贸易向我市集聚,改变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以往只能使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混兑原油的局面,将原油混兑业务从国外搬到了港内,青岛港可以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原油混兑方案,有效解决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每批次采购量小、资金压力大等困难,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有网友提问,疫情对我市进出口货物贸易有什么影响?邢昌友回应,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青岛港今年第一季度货物吞吐量提升4.1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5%,在各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受疫情较大影响的大背景下,青岛港货物运输情况实现了逆市上扬。对于市民关注的日用进出口货物会不会对生活产生影响,邢昌友回复,民用商品贸易受到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影响,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还要看国外疫情的发展,目前影响程度还不好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