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史家普遍认为皇太极由于过于肥胖死于猝然间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更是没有留下有关皇位继承的只言片语。所以,皇位继承人只能根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于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初三的汗谕来推举,所谓“择能听尔八王之言者嗣父为国君”,实质上就是由满洲贵族共同决定皇位继承人,这个不确定性就比较大了,还得角逐上位。

而豪格争夺皇位失败并从显赫的亲王之位最后沦为阶下囚死于狱中,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争夺皇位的关键时刻,政治敏感度不足,被多尔衮占得先机,痛失皇位。

在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后,各方势力围绕着继承人问题就开始蠢蠢欲动,即所谓“先帝上宾,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而以当时的形势,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皇位的主要争夺者,各方势力或拥戴多尔衮,或支持豪格,双方可谓是剑拔弩张,僵持不下。

相对于多尔衮,豪格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做为皇太极的长子的豪格首先就得到了皇太极亲自掌握的两黄旗的支持,在八月十四日嗣君会议召开前,两黄旗大臣就纷纷聚集到豪格家中表态发誓支持豪格为君,“往肃王家中,言欲立豪格为君”《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七》记载:“又图赖、索尼、巩阿岱、锡翰、鳌拜六人,共立盟誓,共生死一处。
而在嗣君会议的前夜,多尔衮主动征询索尼的意见,得到了强硬回复,两黄旗大臣表示非立皇太极之子不可。《清史稿·卷二四九》记载:“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并在八月十四日的正式会议时,两黄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很显然,决定以武力威胁,确保皇太极之子能够顺利登基。再加上代善和济尔哈朗也表态支持,这样豪格至少得到了五旗的支持(两黄旗、代善的正红旗、济尔哈朗的镶蓝旗、豪格本身掌握的正蓝旗)。而多尔衮仅仅得到了两白旗的支持,加上罗洛宏(镶红旗)、阿达礼,最多只有三旗支持多尔衮(罗洛宏虽名义上是镶红旗旗主,而实权实由代善掌握)。
所以,支持豪格继位的一派也明显占了上风,可是在嗣君会议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豪格要求主动退出皇位争夺,这场会议的过程被朝鲜人的秘密状启记录了下来,让我们得以了解全貌。当代善提议让豪格继位时,所谓“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云”,豪格居然表态自己不愿意继承皇位。《沈阳状启》记载:豪格表示,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

从豪格继位之前的态度上来看,他并没有任何辞让的迹象,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豪格自认为支持者众多,于是效法他的父亲皇太极来了一个“让再三”,以为群臣也会像拥戴皇太极一样这么坚定支持他。没想到弄巧成拙,他根本不知道皇太极表演前,已经清除了继位的一切障碍。
首先、他并没有想到当他退出后,代善和济尔哈朗面对多铎和阿济格的反对不再坚定的支持他。
其次、他更没有想到多尔衮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豪格退出后,纷争重新开始,“定策之议,未及归一”,原属皇太极的两黄旗激愤不已,纷纷“佩剑而前”,要求立皇太极之子。《沈阳状启》记载:他们表示“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矣!”这时多尔衮发现支持豪格的势力很大,代善和济尔哈朗也没有明确支持自己,自己继位已经是不可能了。肯定要引发内斗,于是多尔衮灵机一动,以裁决者的口气说了一番话:“汝等之言是矣。虎口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实为第九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军兵,吾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这段话极其高超,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谦让之言否定了拥立豪格。其次还顺着两黄旗“立皇子”的话搬出福临继位,巧妙地提出了这个折中方案,两黄旗一时间无人反对,最后“誓天而罢”。多尔衮通过此次会议虽然失去了皇位,却拿到了辅政之权,也显示了豪格对朝政把握能力实在低下。
第二、被多尔衮打压,最后身陷囹圄,郁郁而终。
话说福临登基之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同为辅政,但多尔衮很快表现出自己强势、富有韬略的一面,很快将济尔哈朗打压了下去。辅政后不久,多尔衮就将济尔哈朗调开,让他去出征宁远。等到顺治元年(1644年),济尔哈朗面对多尔衮的压力,已经明显认怂了,向各部院表示自己愿意退居其次,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堂官谕曰:‘嗣后凡各衙门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先宜书睿亲王名。其坐立班次,及行礼仪注,俱照前例行。其摄政后,更是秋后算账,打压亲豪格的两黄旗势力,在多尔衮的分化瓦解下,原两黄旗何洛会、谭泰、拜音图等人相继反叛,而鳌拜、索尼被打击报复,而图赖、图尔格等人被废黜。

而豪格为了抗衡多尔衮,遂拉拢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在多尔衮摄政后多铎被多次责罚,两兄弟关系业已不和(如崇德八年十月抢夺范文程子妾,被夺15牛录,罚银1000两。顺治元年三月,又于禁地打猎,又被罚),于是乎,仅隔半年时间,多铎就被拉拢,多铎向豪格表示当年支持他哥哥多尔衮的行为“由今思之,殆失计也”,很是后悔。

豪格与多铎过从甚密引起了多尔衮的警觉,于是在多尔衮的导演下,原支持豪格的都统何洛会揭发豪格各种不服,图谋不轨,以狂悖之言数次辱骂多尔衮。此次事件,豪格险些丧命,幸有清世祖福临为其求情,于是多尔衮做出了夺其所属7牛录,罚银5000两,并将豪格废为庶人的决定。
直至清朝入关豪格才起复,但是势力已经大不如前,顺治三年(1646年)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经过两年的征伐,豪格于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归来。在豪格征伐四川的时候,多尔衮察觉到了包括多铎在内的王公大臣与豪格依旧联系密切,对此多尔衮决定进行新一轮的打击。接着便调查出了豪格隐匿正蓝旗统领希尔根冒功以及任用罪臣扬善之弟吉赛为护军统领二事,将豪格下狱幽禁。“三月,睿亲王以豪格徇隐随征护军参领希尔根冒功事,又欲擢用罪人扬善之弟吉赛,议罪削爵,系之,卒于狱。
陷于狱中的豪格知道永无翻身之日,陷于绝望之中,甚至有了阖门自尽的怨念,“将我释放则己,如不释放,毋谓我系恋诸子也,我将诸子必以石掷杀之”,不久之后便在幽禁中自杀。
综上两点,就是让豪格最后变成了悲剧人物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