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科舉制度是從唐朝開始發展起來的,這對當時的百姓無疑是一件好事,而且對於普通人家的學子來說也是一種機會,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考取功名,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也算是人生中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就像我們現在的高考制度一樣,通過這樣的制度來篩選一些優秀的人,以後成爲國家的可用之才。而且科舉考試也是當時古代唯一能夠考取功名的方法,所以有很多書生從小寒窗苦讀,爲的就是能夠考取功名,改變自己的命運揚眉吐氣。

明朝狀元試卷真跡:全文沒錯一個詞,工整大氣,彷彿“印刷體”

而且能夠高中狀元的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從科舉制度發展到結束這期間,一共就有幾百名狀元,他們都是在衆多人中選拔出來的人才,都是一種優秀學子中的佼佼者,他們的考試寫的文章無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先不說內容,就從表面來看字跡都非常的漂亮而且井井有條。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個明朝狀元試卷真跡:全文沒錯一個詞,工整大氣,彷彿“印刷體”。

明朝狀元試卷真跡:全文沒錯一個詞,工整大氣,彷彿“印刷體”

這位狀元是來自於明朝時期的趙秉忠,他出生於山東,當年他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寫了這篇文章,後來他高中狀元的時候,他就一直保留着這份試卷,而後來被子孫們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他的試卷一直流傳到現在,過了幾百年,看起來仍然非常嶄新,就像昨天才寫的一樣,上面的字跡非常清晰自然,而且這份卷子展開以後將近兩米多,上面還留着當時皇帝的批語。

明朝狀元試卷真跡:全文沒錯一個詞,工整大氣,彷彿“印刷體”

這份卷子內容也非常的豐富,文章大約有兩千餘字,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全文沒有一個錯別字,就像是印刷體,非常的美觀。當時科舉制度就是爲了能夠招一些賢才人士,能夠爲國家獻一份力的人才。所以當時的考題就是讓考生們談論帝王執政和帝王之心。所以當時考生們就開始寫下自己的心中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自己的雄才偉略,希望自己發表的意見和方法能夠得到皇帝的鑑賞。

明朝狀元試卷真跡:全文沒錯一個詞,工整大氣,彷彿“印刷體”

而趙秉忠寫的文章,在衆多試卷中非常的出衆,他詳細的寫出了自己內心的看法,從怎麼選拔官員開始,詳細的寫出一個國家應該怎麼針對官員設立一些制度等,他都寫的清清楚楚,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當時他那個年紀能夠有這種想法是非常不易的,所以說他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纔會被皇帝選中高中狀元。然而能夠高中狀元的優秀人才,都是從小就比別人努力數倍的,領悟能力更是要比別人高出更多,以至於一些成熟的想法能夠被採納,和別人比起來很不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