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車管所,有一位民警,他敬業正直,爲企解憂,花一個月打通號牌製作點與社會服務站的“最後一公里”,起早貪黑打造的車駕管社會服務站被稱爲“羣衆身邊的車管所”;他大膽創新,貼心服務,把上線檢測車輛的檢測時間縮短到25分鐘,將機動車檢驗後置從“紙上落實到路上”;他全心全意爲民服務,主動組織查驗員業務培訓解決民企燃眉之急;他急羣衆所急、想羣衆所想,是羣衆眼裏同事心中的新時代“好榜樣”,僅僅是今年以來就已經收到羣衆送來表示感謝的15面錦旗。

  他叫李權,是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車管所車管科科長,入警24年,曾榮立3次三等功、獲11次嘉獎。

  關於李權的故事,要從重慶“民生警務”開始講起,2017年8月28日市公安局發佈《服務民營經濟發展30條》後,交巡警總隊迅速成立服務民營經濟領導小組,李權作爲服務辦具體落實人員,見證並參與了謀劃貫徹措施到具體推進落實的全過程。

  踐行“民生警務”,交巡警總隊緊緊圍繞市公安局《服務民營經濟發展30條》,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社會治理,營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助力山城營造宜居宜商良好環境,讓山城百姓收穫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2017年,重慶交巡警車管窗口在第三方滿意度測評中,羣衆滿意度達97.01%,與2016年93.73%相比快速上升了3.28個百分點,排名躍至全市公安窗口單位第二名。

  走進李權工作的地方——巴山車管所,在大門正對面的牆上,赫然刻有毛主席寫的“向雷鋒同志學習”,旁邊就是一個大大的雷鋒像。就在這棟樓裏,從警24年的李權,用他的“公僕情懷”,爲人排憂,爲民解難,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據李權的同事賴乾瑩介紹,他見證了的羣衆送錦旗表示感謝的事,起碼都有200多次。

  敬業正直爲企解憂

  他花一個月打通號牌製作點與社會服務站的“最後一公里”

  4S店內購車、上戶、制牌、上牌一站式服務,兩小時即可成功辦理,開着上好牌的新車,市民劉先生仍感慨地說道,“沒想到買車當天就能正式上牌,連車管所都不用跑,實在太方便了!”據瞭解,這是市公安局最新試點推出的車駕管社會服務站號牌現場製作點便民舉措。

  “一站式服務,兩小時完成”。說到這“兩小時”,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上戶、制牌、上牌”一系列的工作,李權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汽車號牌製作點的設置有嚴格規定,這就使號牌製作點與車駕管社會服務站之間有天然的物理距離。新車要上牌,得等到車牌制好後郵寄過來再上牌,這中間運輸的時間,就是制約“上戶、制牌、上牌”一站式服務效率的關鍵所在。

  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李權一直苦思冥想解決辦法。他想,如果能夠把號牌的運輸時間節約出來,號牌製作完之後,就可以上牌,就可以大大縮短時間,提高服務效率。隨即,他便開始着手解決這一難題。找政策、選地址等一堆事情,幾乎佔據了他所有的時間。

  李權找到了關於“合理設置號牌製作點”的規定:“一個號牌製作中心,N個號牌製作點”的相關表述,於是他着手解決落實選點設置號牌製作點的問題。

  那段時間,不斷往返重慶號牌製作中心和中汽西南車駕管社會服務站等場地業主單位,多次協調,實地查看。用李權的話講“閉着眼睛,都能找到往返的路了,服務站的人全都認識他。”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李權的不懈努力,最終“號牌製作點入駐企業“的方案,獲准實施。

  市公安局決定在中汽西南車駕管社會服務站試點設立號牌現場製作點,號牌製作點就在服務站旁邊,走路也不過一兩分鐘的事,省去了以前的運輸郵寄環節,時間大大縮短,實現了“新車店內購車、上戶、制牌、上牌”一站式服務,2小時完成,立等可取。據瞭解,目前這尚屬國內首例。

  爲了籌建廣匯重慶中汽西南公司車駕管社會服務站示範點,李權深入調研簡化程序和條件限制,他把服務站當成了自己的家,起早貪黑一待就是半個月,從查驗場標誌標牌設置、到服務流程推敲,每個細節都反覆考量,還帶着民警一遍遍模擬辦事羣衆體驗每個服務環節,目的就是爲了盡最大努力節約辦事羣衆的每一分鐘。

  “過去客戶買了新車要專門跑到車管所辦理新車上牌業務,要等上好幾天,現在在店裏一站就能辦完。”廣匯中汽西南車駕管服務站總經理肖琳介紹說,“李科長忙前忙後,實實在在爲我們服務,讓我很感動。“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做好車主的號牌發放服務工作。”她說,這項舉措讓他們感受到公安部門是真心誠意地在幫助民營經濟發展,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爲客戶購車省去了大量麻煩。

  在採訪中,有人問李權,如何看待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工作。李權說“當時只是想,怎麼樣去把時間縮短點,提高服務效率,能更好地爲市民服務。”他說道,如果大家在買車的時候就把一套手續都辦了,可以節約時間去辦更重要的事情。語言很樸實,但工作很精彩,一個淳樸的想法,簡簡單單想爲羣衆服務,踐行“民生警務”,落實《服務民營經濟30條》,李權打通了“號牌製作點與車駕管社會服務站的‘最後一公里’。”同時,也打通了公安機關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最後一公里”。

  據瞭解,在社會單位設立車駕管社會服務站,是市公安局落實《服務民警經濟30條》、踐行“民生警務”的重要舉措。截止目前,全市已布建83家服務站,主要業務已從過去僅辦理一項註冊登記,增加到包括新車上戶、二手車過戶、抵押登記等四類登記在內的8項業務,縮短了車駕管服務半徑,拓寬了渠道,被稱爲“羣衆身邊的車管所”。

  大膽創新貼心服務

  他將機動車檢驗後置從“紙上落實到路上”

  落實市公安局《服務民營經濟30條》,踐行“民生警務”,李權會經常走訪各有關單位,瞭解羣衆的需求,更好的爲百姓服務。李權說,在走訪的過程中,能第一時間發現羣衆的困難,幫助解決問題。

  2017年11月,李權走訪檢測站的過程中,在大堰檢測站大廳,有很多市民在等候,大家臉上都有幾分焦急的情緒。李權心想,是不是檢測站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讓羣衆不滿意了,於是,他便上前瞭解情況。市民陳先生抱怨道,自己開着小轎車到檢測站上線檢驗,到現在都等了快4個小時了,還沒有檢驗完,下午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辦,所以等得有點着急了。像這樣乾等着,陳先生覺得很浪費時間。

  李權聽後很有感觸,覺得陳先生說得很對,一直這樣乾等着也不是辦法。他想,每天都有很多人需要審車,這得浪費多少時間啊,還有可能耽誤重要的工作。本着爲踐行民生警務爲民辦實事的想法,李權想一定要解決羣衆審車等候時間長的問題。

  回到辦公室,李權開始查資料、找政策,公安部“機動車檢驗後置”的政策,走入了李權的視野。政策規定:對申請核發機動車檢驗合格標誌的摩托車和非營運小型、微型載客汽車(麪包車及7座以上的除外),在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督系統無檢驗異常預警和報警提示時,可先行核發機動車檢驗合格標誌,但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遠程視頻監管中心應在檢驗照片(或視頻)上傳後的24小時內將檢驗照片(或視頻)審覈完畢。

  李權心想,在大堰檢測站遇到的陳先生需要上線檢測的車,不正好符合這一政策嗎?如果這個政策能過順利實施,那麼羣衆審車就不需要再等候那麼長的時間了。

  李權開始仔細瞭解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他了解到雖然有這個政策,但在全國並無成功經驗可循。爲了解決羣衆面臨的實際困難,爲民辦實事,李權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機動車檢驗後置”這一政策鋪開。

  綜合調研評估後,李權發現,推行這一政策,主要困難在於檢驗合格標誌的把關問題,如果檢測站隨意發送檢驗合格標誌,將造成嚴重的後果,會直接導致落實政策的偏差。

  針對這一癥結,李權帶領車管科的民警,開始研究討論,確定了兩個方案。首先是通過組織培訓,累計培訓600餘人,強化檢測站的業務水平,增強他們的業務能力。然後專設“檢驗後置質量複合崗”,對核發機動車檢驗合格標誌負責。

  2018年1月,“檢驗審覈後置”正式實施,待檢車輛從檢驗到拿證全程只需要約25分鐘左右就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員和車輛在檢驗機構的積壓。截止目前,全市59家符合條件的機動車檢驗機構實行了檢驗審覈後置,共計檢驗通過機動車20萬餘輛。

  正是因爲李權的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在重慶交巡警總隊全體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機動車檢驗後置”在重慶已經運行半年有餘,情況非常好。踐行“民生警務”,服務民生髮展,讓“機動車檢驗後置”不再單純地停留在紙上,而是真正走入羣衆生活,爲羣衆服務。

  “以前辦車檢一大清早就要過來排隊,不花個一天完不了事。現在不到半個小時就全部搞定了,車管所效率提高了,我們辦事也舒心多了。”來車管所爲公司車輛辦年檢的小張非常感慨。

  全心全意 爲民服務

  他主動組織查驗員業務培訓解決民企燃眉之急

  李權說,有很多民營企業,平常多多少少都會面臨政策方面的困惑,但他們很多時候都會茫然,不知道怎麼辦。爲了更好的服務民營經濟,踐行“民生警務”,李權會不定期的去民營企業宣傳講解,及時爲他們排憂解難。

  今年2月,在走訪民營企業的時候,重慶國盛鑫汽博城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傑說,他們企業正在籌建轉移、註冊服務站,人員設施設備都已經到位了,但是還缺查驗員。

  李權向國盛鑫汽博城王總瞭解詳細情況之後,他覺得應該不只是這家企業面臨缺查驗員的問題,這或許是個普遍現象。

  爲了落實好市公安局《服務民營經濟30條》,踐行“民生警務”,李權隨即開始收集全市社會單位服務站對查驗員的需求情況,發現果然有很多企業都面臨着這個困難。李權把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向交巡警總隊領導作了詳細彙報,並說希望組織業務培訓,來幫助落實查驗員的問題。總隊領導相當重視這一情況,對李權積極主動服務羣衆的做法,給予高度肯定,讓他馬上着手去做。

  今年3月初,李權立即組織了第一批209人的社會單位查驗員培訓,已解決各社會服務站的燃眉之急。

  “這次培訓,及時幫助我們解決了查驗員空缺的問題。”重慶國盛鑫汽博城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傑感激地說道,“要不是李權科長,走進企業爲我們服務,我們單位不可能這麼快就建成並啓用服務站,真的很感謝他。”爲此,王總特意做了一面印有“服務民企見實效,溝通保障動真情”的錦旗,送到李權的辦公室。接過錦旗,李權也很動容,他說“能夠爲羣衆辦實事,能夠及時幫大家解決困難,他很高興。”同時,他也表示將繼續一如既往地踐行“民生警務”,更好的爲羣衆服好務。

  此後,李權將社會單位對業務培訓的需求作爲一個固定信息收集,並及時反饋作出回應。目前,第二季度的培訓338人的培訓已經開始。

  2017年9月,同樣是在走訪民營企業的時候,重慶縱達二手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經理江燦說了他們企業的困難。江燦說,他們聽說了重慶市公安局《服務民營經濟30條》,這個政策非常好,他們企業準備辦社會服務站,但是對政策和業務都不太熟悉,苦於無從下手,很茫然。

  李權聽後,進一步加強對《服務民營經濟30條》的宣講和解讀,深入踐行民生警務。針對江燦提到的疑惑,李權多次到他們企業從崗位設置、人員配備、設施設備、建設驗收標準等方面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重慶縱達二手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就建成啓用了服務站。

  2017年11月,張燦帶領縱達的員工專門送了一面“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高效便民爲企業助力”的錦旗到李權的辦公室,當面表示感謝。張燦說“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建起了服務站,李科長的熱情熱心和專業,讓我們全公司都很感動。李科長在用行動踐行重慶警方的民生警務,全心全意爲羣衆服務。”

  李權是在走訪民營企業時,發現了企業對業務培訓的需求。這得益於交巡警總隊聚焦“問題難點”,在問需於企上求創新,深入走訪調研,對全市民營企業進行“大走訪、大調研、大宣講”,與民營企業負責人交流溝通,表達服務誠意,解讀服務措施,精準瞭解企業問題難點,聽取意見建議,會商服務舉措。目前,交巡警總隊主動走訪民企300多家次,召開“警企懇談會”69次,收集意見建議200餘條,目前已解決195條。

  公僕情懷務實爲民

  他帶領車管科努力探索推進簡政放權工作

  在工作上,李權以“凡是羣衆有需要的、凡是有助於服務民生的、凡是有助於提升效率,都是我必須要去做的”爲原則,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他所在的車管科牽頭的推進公安改革和簡政放權工作亮點紛呈,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近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寄送到了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鄧恢林辦公桌上,信中寫道:“車管所的同志在三天時間內就以最短時間安排了上門上戶。這與我們在其他省市車管所相比,重慶車管所響應時間最快、工作效率最高,爲我們贏得了寶貴時間,避免了各類人工、車輛挪動、政策補貼不能申報等數千萬元的損失.....”

  寫這封感謝信的是重慶吉利公司,這家由浙江來渝新成立的企業,之所以在重慶感受到如此便民的貼心服務,得益於李權所在的車管科牽頭全面推進簡政放權工作取得的成果。

  李權作爲交巡警總隊車管所車管科科長,給我們講述了全面推進簡政放權的歷程:2017年11月,總隊下發通知,以改革的精神和前所未有的力度,進一步把攥在手裏的權力“減”和“放”,推動業務向縣級下放,資源向縣級傾斜。

  剛接到這個通知,李權心裏很忐忑,他描述了當時的想法:當時心裏很沒底,但是目的很清楚,凡是羣衆不滿意的、凡是有助於提升服務效率的,都是改革的方向。

  憑着這個念頭,李權帶領車管科便開始探索推進簡政放權工作,簡化車駕管社會服務站申請各案的流程和手續,各相關行業企業在就近分所很方便地就可以申請設立車駕管社會服務站;徹底清理行政審批項目,確有需要的,儘量改爲備案登記制度,並將備案管理和個別申請審批的職責下放到分所;徹底做到能放則放、應放盡放將絕大部分車管業務下放到區縣車管所。

  通過他的努力,截止目前,區縣車管所業務佔比從之前不足20%上升到目前的80%,既實現了市所分所職能定位的科學轉變,又促進了區縣車管所的快速發展,既方便了羣衆辦事,又帶動了地方發展。

  而寫這封感謝信的重慶吉利公司,就是李權他們牽頭全面推進簡政放權工作成果,所惠及的企業之一。

  同樣,類似的便民惠企的情況還有很多,2月9日,萬啓公司繡了一面錦旗送到四分所“心繫企業排憂解難,公僕情懷盡顯本色”。

  李權說,這“公僕情懷”四個字不是簡單的溢美之詞,而是融入了車管所全體民警工作的一種行爲自覺。

  爲人排憂爲民解難

  他時刻服務羣衆、急羣衆所急、想羣衆所想

  李權不僅在工作上,開拓創新,踐行“民生警務”。同時還巧妙的將生活與工作相結合,時刻服務羣衆,急羣衆所急、想羣衆所想。

  據李權的同事介紹,李權有一個習慣,每天早上和中午,空餘時間,他都喜歡在辦公司外面走圈,瞭解民警和羣衆有什麼需求?遇到什麼困難?這個習慣,從他工作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李權說,他在空餘時間走圈,一是可以安靜的思考,二是可以及時發現同事和羣衆的需求,看有沒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

  2011年年底的一個工作日,李權正在辦公室裏處理事情。門口傳來了一句疑問:你們這裏換個駕照是不是要收400塊錢哦?李權往門外望去,看到一個老婆婆,在詢問車管所一個工作人員。老婆婆看上去約60歲左右。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權立即走出去,主動詢老婆婆的情況。“老人家,如果材料齊全,換駕照只需要10塊錢工本費,哪裏要花400元哦!”聽到李權的話,老人眉頭一緊,很肯定地說,她換駕照就是花了400元。

  爲了把事情弄清楚,李權把老婆婆請到辦公室,倒上一杯水,慢慢向老人家瞭解情況。

  原來,老婆婆姓鄭,有三個子女,均在外地。女兒駕照到期了,將手續材料寄回來,請媽媽幫她到車管所換證。鄭婆婆年事已高,也不知道怎麼辦。當天,她在小區裏碰到一個熟人,對方說,換駕照需要400塊錢。鄭婆婆把給了對方400塊錢,由對方帶着她到車管所辦理。辦好之後,對方離開了車管所。鄭婆婆路過車管所辦公室時,看到一名工作人員,便隨口問了一句,正好被李權聽到。

  李權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很氣憤。鄭婆婆是一個獨居老人,同一個小區的人,有人利用老人對業務不懂不熟悉,打着車管所要收400元的晃子,騙了老人。

  一身正氣,容不得不平事的李權當即和老人一起,來到老人所在的小區,找到了幫老人辦換證業務的那個“好心人”。經過李權的批評教育,對方認識了錯誤,當場退還了400元,並向鄭婆婆道歉。

  過了幾天,已經把這事忘了的李權,又看到了鄭婆婆熟悉的身影。鄭婆婆將一面自己繡的錦旗送到車管所,鄭婆婆在上面繡了一個雷鋒像,寫着“我心中的活雷鋒”。

  從那以後,李權與鄭婆婆結成了警民幫扶對子。由於鄭婆婆常年獨居,李權和同事經常與鄭婆婆保持聯繫,或打個電話問候,或到家裏去探望。鄭婆婆從外地探親回來,總會給李權帶點東西,李權一次都沒有收過,李權說,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不能收穫任何回報。一個車管民警與獨居老人的忘年交在小區傳爲佳話。

  李權發揚他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開創到監獄裏辦車駕業務先河,他說“不能讓服刑人員失去生活技能”。

  李權在任職原巴山車管所領導時,還開創性地豐富和拓寬了主動爲老百姓辦理車駕管業務的渠道和種類。他在工作中瞭解到,具有駕駛資格的服刑人員服刑刑滿後,因爲錯過了換領駕照,需要重新申領,很麻煩,部分具有駕駛資格的服刑人員,因爲不能及時到車管所換領駕照,甚至選擇了放棄駕駛資格。

  李權想到,服刑人員刑期屆滿後回到社會,如果能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長,自謀職業,那麼他們就能很快的迴歸社會,不至於重新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會開車有駕照的這部分服刑人員,駕照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能證書”,如果因爲不能按時到車管所換領駕照而失去駕駛資格,對他們今後迴歸社會、重獲新生將產生不利影響。

  於是,李權與監獄管理部門協調,兩個部門緊密配合,開啓了車管所主動到監獄裏爲服刑人員審驗駕照的先河。

  李權至今記得,他們第一次到九龍監獄爲服刑人員辦理駕證業務時,一名服刑人員很是感動,緊握李權的手,一個勁地說感謝:感謝民警想得周到,我本來打算出去後開車掙錢養家,但等到我出去的時候,駕照早就過了年審期了,不能開車了。多虧你們讓我人出去之後可以當司機,靠自己的雙手掙錢喫飯。

  現在,這種服務模式已經在全市車管所展開,成爲了全市車管所的一個常態業務。

  李權說:“具體駕駛資格的服刑人員不能按期審驗駕照,出來之後,可能失去開車這些技能。我們主動服務,解決他們的困難,可以讓這部分服刑人員服刑期滿 後,找到一個謀生的技能,有了生活的信心,不論是對他們個人,還是對他們的家庭,還是對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

  嚴肅嚴謹盡心盡責

  他是羣衆眼裏同事心中的新時代“好榜樣”

  今年3月,車管科52歲民警何兵,上班時突然覺得左邊腹部疼痛,直冒冷汗,還感覺一抽一處抽的,很難受。見此情況,李權毫不猶豫立馬把揹着何兵往下樓,開車往醫院趕。送到醫院之後,醫生查出是急性膽結石,並着手治療。這時的李權早已是滿頭大汗,但讓他欣慰的是,沒有影響到同事的及時治療。

  當小編採訪到何兵時,他說,李權平常都對大家很照顧,同事們相處就像一家人。雖然在工作上,李權對大家要求非常嚴格,但也會經常幫助大家。讓何兵記憶深刻的還不只是送他到醫院這件事,何兵說到,每當有同事要過生日的時候,李科長都會提前安排發送祝福短信或微信,有的時候也會送上一個小小的蛋糕,表示祝賀。

  邢桂華是車管科副科長,她用兩個詞來形容李權“嚴肅”“嚴謹”。邢桂華說,剛開始和李權一起共事的時候,覺得他太嚴肅,看上去有點“兇”,但後來發現李權是工作的原則性很強,平常爲人是很和藹的,對同事們都照顧。她說到,當遇到節假日值班,哪位同事家裏有急事或者其他重要的事,李權都是第一時間頂上去。平常工作中,大家遇到困難也都是第一時間找李權。

  在李權來到車管科後,在他主導下還慢慢形成了一個工作機制:每天早上點名說工作。每天早上上班前,李權會召集大家在一起啊,每個人都要對昨天的工作做盤點,對今天的工作做規劃。剛開始,很多同事都不理解,覺得工作每天都差不多,沒有必要這麼搞。後來大家都發現,經過每天早上大家這麼一說,有些工作中反覆出現的問題,慢慢的就沒有了,棘手的問題很能應對自如了。

  當有人提到,爲什麼要堅持每天早上來讓大家盤點工作呢?李權說,工作二十幾年來,他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是反覆出現的,如果早上大家說出來,商量一起解決,自然也就容易應對了。

  與李權共事多年的賴乾瑩,提到李權時也總是豎起大拇指“他是我的好榜樣”。“我打心底的佩服他,業務能力非常強,表面看上起很嚴肅,但一身正氣讓我很受感染。”賴乾瑩說,“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他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李權,請他幫忙。”

  賴乾瑩給小編講述了讓他記憶猶新非常感動的事。記得有一次,市民王先生下午5點時來到車管所要辦理“車輛所有人變更地址遷出”,而且要當天就辦完。這讓賴乾瑩很爲難,因爲前面還有很多羣衆也在等着辦,而且要把王先生這個件辦完怎麼也得第二天才行啊。他把這個情況彙報給了正在一號窗口值班的李權。

  李權瞭解到,原來王先生在浙江做生意,並在浙江安家了,這次是專門回來辦理車輛遷出的,第二天王先生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忙,所以希望能夠當天辦完。李權覺得王先生大老遠回來也不容易,他想自己的工作就是爲羣衆服務的,應該急羣衆所急,於是他召集查驗崗、登記審覈崗、檔案崗的同事加班爲王先生辦理了車輛所有人變更地址遷出。

  當把王先生這個件辦完之後,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王先生非常感動,連聲道謝“感謝你們,感謝你們。”那是年初,7點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還有點涼,但大家的心卻都是暖暖。

  近日要覽

  新時代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根本任務

  【改革開放40週年】活力之源 重要法寶 必由之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10個原創性貢獻

  微視頻|軍人一分鐘

  習近平的強軍方略

  習近平眼中的新時代革命軍人

  趙克志要求學習弘揚在抗洪搶險中壯烈犧牲的王永良同志事蹟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祝亞偉

  稿件來源:渝警映像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交流QQ羣:3310403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