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豆腐要發酵成臭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必然會放入大量食用鹽,而鹽分過量對人體代謝沒有益處,尤其是對血壓、腎臟不利。經過發酵後的臭豆腐,因爲發酵過程中部分蛋白質被分解,反而更有利於吸收,而且發酵過程中還會生存大量維生素b12,對人體有一定益處。

可以和榴蓮的“美譽”並駕齊驅的,應該只有臭豆腐了吧。
說起臭豆腐,想起曾經一張惡搞的圖片在網上瘋狂流傳……
就是它,讓多少愛喫臭豆腐的人,心理陰影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
好了,這個梗翻篇吧。
臭豆腐是許多人的心頭愛,雖然它的味道讓人嗤之以鼻,但喜歡它的人依舊喜歡它的味道。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不差錢的情況下,很多人講究的是“喫,並且健康的喫”。
這時候,網上一些爲賺取流量的媒體號開始大張旗鼓的宣傳“臭豆腐致癌”的文章。
這讓很多人想喫但誠惶誠恐,不喫又欲罷不能。
臭豆腐真的會致癌?
市面上能購買到的臭豆腐按照工藝分爲發酵和非發酵兩個種類,所謂的發酵是在以豆腐爲原料的基礎上發酵而成的。
其臭味來源主要是微生物,比如黴菌或乳酸菌等。在發酵蛋白質的過程中會產生硫化物、吲哚、部分有臭味的氨基酸等。
而非發酵的臭味來源則是臭滷水,這是以莧菜、芥菜或其他類型的蔬菜爲基底,再加上豆腐乾所含的蛋白質,從而造成了穩定的乳酸菌發酵環境。
我們在街頭購買到的油炸臭豆腐恰恰就屬於非發酵臭豆腐。
經過發酵後的臭豆腐,因爲發酵過程中部分蛋白質被分解,反而更有利於吸收,而且發酵過程中還會生存大量維生素b12,對人體有一定益處。
臭豆腐不是百利無害
油炸的東西必然會損失食物原有的營養成分,臭豆腐也不例外。
臭豆腐,經過高溫油炸之後,本身的營養物質也會被破壞殆盡。不僅如此,油炸過程中還會產生多環芳烴、丙烯酰胺一類的致癌物質。
當然了,大家不要聽到“致癌物”就自認爲“喫了就得癌”。
醫學生一直強調“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這些有害物質,小劑量進入人體是會被排毒器官處理掉的,但是,如果大劑量,也就是長期、大量食用,則會增加排毒器官的排毒功能,這依然不利於我們身體健康。
真正需要擔心,是這種類型的臭豆腐
沒有賣賣就沒有殺害。
不管是什麼市場,總會有不良商家魚目混珠,昧着良心賺黑心錢。
市場上有部分不法商販,即便是食物已經出現了變質、黴變,但仍然經高溫和調味品掩蓋之後,販賣給顧客。
而這類變質後的臭豆腐會產生一定黃麴黴素成分,它具有極強的肝毒性,被稱之爲一級致癌物。
據數據現實,黃麴黴毒素中B1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
如果長期大量食用會增加肝癌、胃癌的風險。
所以,我們在購買臭豆腐時,一定警惕商家食品是否規範。
可通過以下三個辦法來進行分辨:
1、看
如果臭豆腐水呈現出了異常的黑色、且其中有類似小顆粒一樣的沉澱物,又或者是有紅褐色沉澱物,且呈現出了分層狀態,這就屬於異常表現。
2、聞味道
臭豆腐雖然有一定的臭味,但這種味道在人可接受的範圍,是食物發出的。
若臭豆腐表面聞起來非常刺鼻、惡臭,又或者是帶有金屬味道,這也是異常現象。
3、掰開看
將臭豆腐掰開之後,如果色差太大、豆腐裏面如同新鮮的豆腐一般,這就是沒有經過發酵後的豆腐,屬於速成臭豆腐種類,也就屬於以假亂真了。
臭豆腐雖然味道獨特,但對健康而言確實不利。
既然豆腐要發酵成臭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必然會放入大量食用鹽,而鹽分過量對人體代謝沒有益處,尤其是對血壓、腎臟不利。
所以,平時偶爾一次的嚐鮮的確可以,但千萬不要將其當做主食,大量或長期食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