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只是兒女人生的參與者,不是領導者,父母不能無條件地要求孩子聽話,其實這種“囚禁專制”的教育只會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沉默,事事順從父母,什麼都聽父母的,是不是就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了,深得父母和大人的歡心呢,孩子“聽話”對父母來說就是成功的教育嗎。

標題:孩子太“乖”,危害不小,多半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什麼是大人眼中的乖孩子能?孩子的沉默,事事順從父母,什麼都聽父母的,是不是就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了,深得父母和大人的歡心呢,孩子“聽話”對父母來說就是成功的教育嗎?那麼大人眼中的“乖孩子”真的好嗎?

你印象中的乖孩子是什麼印象的呢,不和父母頂嘴,什麼都聽父母的,當父母爲自己做的決定自己不喜歡,也不和父母反抗還是選擇順從父母,可是孩子長時間壓抑自己,不和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樣真的好嗎?《小歡喜》這部一播出就引起了很多寶媽的共鳴,因爲是圍繞家庭和考學而展開的,很接地氣,很寫實,裏面很多媽媽和女兒間的故事都能引起觀衆的共情,英子從小就乖巧懂事,什麼都聽媽媽的,英子的媽媽宋倩以“媽媽都是爲你好啊”的名義道德掌捆英子,媽媽宋倩以“爲你好”的獨斷專制教育關愛着女兒,從日常瑣事到女兒英子的學業都要親力親爲,女兒英子自己做的決定,媽媽宋倩也習慣性的橫插一腳,當女兒的決定與自己爲女兒規劃的道路出現偏差時,硬把女兒把自己爲她規劃好的路上推。

英子要考離家遠的南大,媽媽宋倩不想女兒離自己太遠,就是不同意,英子在媽媽這種專制步步緊逼的教育下,越來越控制不了自己,終於情緒崩潰,整夜都睡不着覺,最終導致英子從開朗的女孩變成了有中度抑鬱症,青春期的英子對媽媽的專制教育產生牴觸心理,才聲淚俱下的和媽媽坦露了心聲。

父母只是兒女人生的參與者,不是領導者,父母不能無條件地要求孩子聽話,其實這種“囚禁專制”的教育只會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1. 尊重孩子,學會傾聽

父母要尊重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父母要讓孩子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的個性得到解放,思想和思維得到發散,懂得傾聽孩子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2. 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方向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實踐中收穫新技能。

3. 激勵孩子的上進心,允許試錯

父母要激勵孩子的上進心,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作爲父母的要多給孩子動手嘗試的機會,允許試錯,錯了引導該如何改正就好了,這樣有助於孩子養成自我意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