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點點不聽話時,媽媽經常對女兒施行“棍棒教育”,爲此點點還離家出走過,當點點與他人有矛盾時,也模仿媽媽的舉動,對同學動手,點點的爸爸只負責家裏的經濟,經常不在家,對孩子的事也不聞不問。我是小雪媽媽,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兒師,孩子的成長是一堂必修課,關注孩子心理最深處的問題,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 /關注小雪育兒,幫您輕鬆育兒

大家都是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世上沒有完全聽話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也沒有合格的父母,父母和孩子是一起進步,互相學習的過程,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父母自我審視的過程。

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孩子在還沒有認知能力的時候,只會模仿,而最佳的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當孩子做出令父母不滿的舉動時,父母要先反思一下自己在孩子面前是不是同樣做過,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父母要想孩子變得聽話,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7歲女童在學校有暴力傾向,愛打人還不合羣

點點是個7歲的女孩,剛上小學二年級,上學時媽媽經常會給女兒扎着兩個長長的辮子,很可愛,但媽媽卻十分擔心女兒在學校的狀態,經常被老師和家長點名批評,因爲女兒點點在學校有暴力傾向,愛打人,有一次,女兒用自己的拳頭把同班的一個男孩臉給打腫了,胳膊也被打得青紫了。

點點在學校除了跟小朋友起衝突時,愛動手,還不合羣沒有朋友,點點也從不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點點這兩件事一直很困擾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爲此媽媽還和有育兒經驗的老師聊過,育兒老師通過和母女的聊天發現,造成點點交不到朋友,存在暴力傾向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來自於父母,問題的癥結在父母身上,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點點不聽話時,媽媽經常對女兒施行“棍棒教育”,爲此點點還離家出走過,當點點與他人有矛盾時,也模仿媽媽的舉動,對同學動手,點點的爸爸只負責家裏的經濟,經常不在家,對孩子的事也不聞不問。

從點點的經歷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 不要過度溺愛孩子

父母不過度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愛”過了頭,就會把孩子慣壞,會讓孩子變得蠻橫和任性,當孩子不聽話犯錯時,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免下次再犯,父母以孩子還太小,就包庇,一旦對“保護”過了頭,也會縱容。

2. 不要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

當孩子犯錯,或不聽話時,父母不要情緒一上來,就對孩子動手,父母的“棍棒教育”,不僅會對孩子的心理和身體造成雙重傷害,長期生活在父母“棍棒教育”下的孩子,不僅會激起孩子的叛反心理,讓孩子產生想逃離家的衝動,當孩子與同學發出衝突時,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舉動,對同學做出動手的行爲。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那麼有父親缺位的家庭該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

1. 增加爸爸與孩子互動

當爸爸育兒以及不強時,媽媽可以讓爸爸積極參與到育兒中來,讓爸爸增加與孩子的互動,多跟孩子交流,可以先從簡單的小事開始,比如喂孩子喫飯,輔導孩子做作業,跟孩子一起玩遊戲,接孩子上下學等。

2.讓爸爸對孩子的事上心

媽媽要告訴爸爸,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很重要,即使有些爸爸工作忙,經常不在家,但爸爸也要經常跟孩子打電話,讓孩子體會到爸爸的關心,不能對孩子不管不問。

育兒寄語:

爸爸不要在當甩手掌櫃了,要積極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先從比較容易上手的小事開始,孩子對父親有一種先天性的內在感知和需要,有研究表明,父親陪伴和關心孩子的時間越多,孩子的智力可能發展得越快越好。

大家對於父親育兒意識不強一事有什麼看法?

歡迎屏幕下方留言交流

我是小雪媽媽,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兒師,孩子的成長是一堂必修課,關注孩子心理最深處的問題,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的人。

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育兒經驗#

相關文章